期刊文献+

从启蒙到世俗的文学转型——兼论“个人化写作”的文化意义 被引量: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文学演进,经历了从启蒙到世俗的文学转型。"80年代文学"的个人话语指向人性、欲望、生命、尊严、价值等审美要素,对于苦难的审美观照具有启蒙的批判价值,同时具有修正启蒙话语的审美功能。世俗在"90年代文学"的表现更为突出,出现远离公共话语的消费化、"非历史化"和个人化的"个人化写作"。进入90年代,作家更关注文学的个人、自由和自己,文学的内容更多地包含个人体验、个人记忆、个人生活和个人价值。"非历史化""非社会化""价值悬空"等倾向让文学远离公共生活和公共话语,审美解构成为另外一种形式的文化建构。要警惕"个人主义"发展到"自我本质化"的倾向,这是考量个人与社会、文学与市场、"80年代"与"90年代"等关联问题的重要内容。
作者 王冬梅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4-158,180,共6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7-GME-014)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重点课题(项目编号:BZH2017001) 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7CDSJ11、18CCXJ09) 山东省人文社科课题(项目编号:2019-SKZZ-4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95

共引文献29

同被引文献31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1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