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围绝经期抑郁障碍诊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围绝经期抑郁障碍是指发生在女性围绝经期的情绪障碍,具有复杂化、易迁延、多共病等特点。本文就围绝经期抑郁障碍概述、诊断、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作一综述,为探索最佳治疗方法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
李洋
朱翔贞
高静芳
机构地区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
出处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94-97,共4页
Zhejiang Medical Journal
关键词
围绝经期
抑郁障碍
激素替代
抗抑郁药
心理治疗
经颅磁刺激治疗
运动治疗
分类号
R749.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4
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383
同被引文献
241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105
参考文献
21
1
沈铿,马丁主编..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76.
2
无,郁琦,谢梅青,陈蓉,任慕兰.
中国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指南(2018)[J]
.协和医学杂志,2018,9(6):512-525.
被引量:189
3
李艳.
雌激素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的疗效观察[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6,3(1):24-25.
被引量:2
4
马颖,郁琦.
雌二醇凝胶临床应用指导建议[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7,33(7):709-711.
被引量:24
5
孙瑞坦,朴翔宇,蔡鸣,梁倩.
米氮平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
.河北医学,2018,24(12):2070-2073.
被引量:13
6
刘岱岳,钟明洁,任敏清,梁先锋,钟古华.
雌激素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我国围绝经期妇女抑郁效果评价的Meta分析[J]
.重庆医学,2017,46(24):3370-3374.
被引量:20
7
陆竹梅,孟晓红,李晓玲.
低剂量激素替代疗法联合舍曲林对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及骨密度的影响[J]
.广东医学院学报,2014,32(3):326-328.
被引量:10
8
赵洪国,王伟,张秀泉,顾镭.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激素补充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症合并高血压前期的临床疗效[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2):274-276.
被引量:18
9
肖刚,陆德青,吴小未.
艾司西酞普兰合用奥氮平治疗更年期难治性抑郁症的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6):28-30.
被引量:23
10
赵勇,鲁晓波,陈红玉.
帕罗西汀合并奥氮平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疗效观察[J]
.中国民康医学,2014,26(4):36-37.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134
1
于学文,高成阁,任永惠,李学成,盛秋,李芬.
雌激素对妇女围绝经与绝经期抑郁障碍的影响[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7,18(5):371-373.
被引量:9
2
黄满丽,许毅,胡健波,周韦华,魏宁,胡少华,戚洪莉,罗本燕.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抗抑郁药对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的早期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0(3):286-290.
被引量:47
3
董莉,归绥琪.
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4,15(4):237-240.
被引量:56
4
李长忠,赵英姿,兰守敏,张华玲,温泽清.
雌激素治疗对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相关症状的影响(英文)[J]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0):6774-6775.
被引量:12
5
郁琦,阴春霞,惠英,于静,何方方,魏镜,吴宜勇.
盐酸氟西汀联合激素与单纯激素补充治疗绝经期抑郁症的疗效比较[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7):461-464.
被引量:25
6
张桂华.
帕罗西汀联合尼尔雌醇与单用尼尔雌醇治疗绝经期抑郁症的疗效比较[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2):291-292.
被引量:2
7
程湘,陈正琼,谢荣凯,王欣,王智.
盐酸氟西汀联合雌激素治疗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
.重庆医学,2005,34(5):721-722.
被引量:13
8
张小明,李幼辉.
围绝经期抑郁症与性激素的关系[J]
.中国实用医刊,2010,37(13):46-48.
被引量:8
9
张郭莺,杨彦春,刘志中.
雌激素抗抑郁作用研究进展[J]
.华西医学,2006,21(1):189-190.
被引量:5
10
陆竹梅.
激素替代疗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症状及血脂的影响及意义[J]
.海南医学,2006,17(5):35-37.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383
1
郑小星,胡耀华,方琳.
米氮平联合计算机化认知行为治疗对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J]
.心理月刊,2023(14):136-138.
2
周春,赵丽兰,韦凤仙.
阿戈美拉汀联合雌激素与阿戈美拉汀单药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效果[J]
.心理月刊,2022(11):40-42.
被引量:1
3
刘宗和,田旭,崔国静.
重复经颅磁刺激与无抽搐电休克联合度洛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
.心理月刊,2022(1):92-94.
被引量:6
4
高天星.
黛力新辅助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更年期心理精神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J]
.心理月刊,2021(9):63-64.
5
高海霞.
米氮平联合艾司唑仑治疗女性睡眠障碍的有效性及对患者抑郁状态的改善分析[J]
.心理月刊,2020(21):181-182.
被引量:1
6
王程健,费思凡,马昕迩,沈悦娣.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首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J]
.心理月刊,2020,0(6):87-87.
被引量:5
7
韩雪,卢杨,原丹丹.
主观幸福认知感干预对患者的影响[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0,28(S01):53-55.
8
熊蕊,张宁,马瑛.
基于IOF测试题的绝经前后女性骨密度变化及早期风险因素分析[J]
.社区医学杂志,2022,20(22):1254-1259.
9
周春.
阿戈美拉汀联合雌激素与阿戈美拉汀单药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随机、对照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0(104):185-185.
被引量:4
10
郗翠英.
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联合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0(102):160-160.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41
1
王艳婕,曹威,李庆丽,周彦生,杨瑞,牛新清.
阿戈美拉汀联合解郁丸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炎症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0,28(1):61-63.
被引量:30
2
吴佳琳,李鑫,史惠媚,许华冲.
试从“脾土不生君火不长”角度论述抑郁症发病的关键[J]
.辽宁中医杂志,2022,49(2):51-53.
被引量:7
3
王俊仙,李艳红,任帅.
阿戈美拉汀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0,0(1):120-122.
被引量:15
4
余晓娟,李雅琴.
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激素替代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医院统计,2019,26(4):272-274.
被引量:10
5
史勇,王之虹.
四“气街”探幽[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2):142-143.
被引量:14
6
夏建红,田丰莲,赵庆国,何少兰.
围绝经期妇女就诊及激素替代治疗态度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83-84.
被引量:39
7
韩晶杰,烟建华.
从肺论治抑郁症的思路探讨[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6):349-350.
被引量:30
8
严灿,徐志伟.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功能的中枢神经生物学机制探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5):459-462.
被引量:132
9
席海霞.
气街对临床的指导意义[J]
.河北中医,2008,30(7):741-741.
被引量:8
10
刘艳玲,丁雨,罗美玉,董国娟,宋卓敏.
一解合方治疗更年期抑郁症42例临床观察[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7):53-54.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5
1
李宝梅.
影响围绝经期抑郁并发宫颈癌患者相关因素及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20,35(20):3864-3867.
被引量:9
2
苑晓微,邓继红,王丽君.
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1,8(1):65-67.
被引量:2
3
沈丽,叶雯君,王蓓蓓.
心理暗示联合正念训练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不良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5):96-98.
被引量:7
4
马曙铮,柴清喜,郭满红,孟宝丽,张亚菲.
阿戈美拉汀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内分泌、神经递质水平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1,48(4):670-673.
被引量:8
5
刘雁峰,王铁枫.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述评[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5(1):15-20.
被引量:42
6
刘心悦,任路,孙宇.
基于气街四海理论浅析针刺治疗更年期抑郁症[J]
.中国民间疗法,2022,30(9):1-3.
被引量:1
7
毕婷婷,于红娟.
围绝经期焦虑抑郁的中医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12):205-206.
被引量:7
8
李倩,胡澂,寿棘.
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症发生的生物 心理及社会因素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22,37(9):1565-1567.
被引量:6
9
杨琴,陈旭姝,姚倩,罗健,彭雪萍,何昌九,杨海军.
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的非药物干预研究进展[J]
.四川精神卫生,2022,35(4):381-385.
被引量:3
10
杜丹丹.
围绝经期女性抑郁发生状况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22,37(18):3306-3310.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105
1
孙邈,杨晨光,张小弓,孙海申.
抑郁症患者的发病机制介绍及其中西医治疗进展研究[J]
.心理月刊,2023(6):222-224.
被引量:3
2
张宁,梁洁,芦少敏.
基于《黄帝内经》“少阳为枢”探讨芦少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方证治规律[J]
.内蒙古中医药,2022,41(10):82-84.
3
邓嘉颖,林丽霞,黄雨欣,陈思达,沈俏嫔,张美娟,刘步平.
针灸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影响的Meta及TSA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4,21(3):100-109.
4
谢轶群,李曦洲,李莉,李恒宇.
围绝经期ER/PR+HER2-浸润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21,42(5):475-482.
被引量:4
5
陈慧.
围绝经期妇女性激素水平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22,20(5):103-106.
被引量:7
6
吕雯涛,董雪珊,张小花,张平芳,梁西平.
基于“三部六病”理论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治疗[J]
.甘肃科技,2022,38(3):87-89.
被引量:1
7
陶美郁.
针对性护理在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预防阴道粘连及狭窄中的应用[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2,28(14):2043-2046.
被引量:2
8
陈思遥,肖涛,肖霞,王玲,朱纯.
人格与睡眠质量在恶性骨肿瘤患者社会支持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J]
.中国医师杂志,2022,24(6):833-837.
被引量:1
9
闫菲,刘雁峰,赵琦,李影,郑志博,孔鑫靓,舒畅.
浅析丹溪学说在绝经前后诸证中的临床运用[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5(7):728-732.
被引量:8
10
孙蓓,刘亚红,刘伟娟.
保妇康栓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癌症进展,2022,20(20):2153-2156.
被引量:2
1
李杰.
继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3):67-69.
被引量:1
2
黄彦泽.
热疗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9,3(13):43-44.
3
许虹,康小玲,徐丽清,朱秀兰,张曦倩.
2种内膜准备方案对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和整合素αⅤβ3表达的影响[J]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20,39(1):12-14.
被引量:7
浙江医学
202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