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总结6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方法 对6例E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EG患者中男3例、女3例,年龄分别为43、43、44、45、47、60岁,其中2男2女为夫妻关系,发病前曾进食相同食物,均无药物和食物过敏史。6例均以腹痛为主要表现,伴随胃肠道非特异性症状。4例(66.7%)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2例(33.3%)正常。大便寄生虫检查均阴性,4例隐血阳性。6例均行胃镜和病理检查,胃镜下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出血、水肿、糜烂;病理检查可见受累黏膜局灶性或弥漫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5例行结肠镜和病理检查,肠镜下均未见明显异常表现;病理检查可见肠黏膜慢性炎症表现,间质内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散在浸润。6例均行骨髓穿刺,结果提示粒系细胞增生活跃,早期细胞未见,中幼粒细胞以下各期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黏膜病变型5例,肌层病变型1例。患者确诊EG后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3例发病2个月内治愈;2例因激素减量过快导致1个月后复发,继续规律服用激素后未再复发;1例因累及肌层,发病5个月后再次发生幽门梗阻。结论 EG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腹痛为主但缺乏特异性;内镜下多点活检可有效提高诊断率,对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不高的患者极易漏诊和误诊,骨髓穿刺有助于鉴别诊断;治疗上多应用糖皮质激素。
出处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35期55-57,共3页
Shandong Medical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