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造林研究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通过杉木与乳源木莲分别进行了1∶1行状混交和5∶5块状混交开展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造林试验,21年生的试验林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提高了林分中杉木的生长量,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强了土壤持水能力;提高了土壤肥力。杉木与乳源木莲单行混交对促进杉木生长及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效果好于杉木与乳源木莲块状混交;该试验中杉木与乳源木莲采取单行混交为宜。
作者
易晓冬
机构地区
福建省沙县木材经营总公司
出处
《绿色科技》
2019年第17期101-103,共3页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杉木
乳源木莲
混交林
混交方式
混交比例
土壤理化性质
分类号
S725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
1
何东进,洪伟,吴承祯,郑郁善.
杉木拟赤杨混交林土壤肥力表征指标的研究[J]
.山地学报,2001,19(S1):98-102.
被引量:12
2
林慧娟.
毛竹林套种乳源木莲后的竹林分状况分析[J]
.福建林业,2018(3):36-39.
被引量:3
3
范新源.
不同比例马尾松、乳源木莲混交生长研究[J]
.绿色科技,2017,19(15):130-132.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廖云程.
杉木林下培育乳源木莲绿化大苗新技术[J]
.林业科技开发,2004,18(6):47-49.
被引量:19
2
杨培岭,罗远培,石元春.
用粒径的重量分布表征的土壤分形特征[J]
.科学通报,1993,38(20):1896-1899.
被引量:798
3
黄衍串,曾宪玮.
毛竹天然混交林的经营及效益[J]
.竹子研究汇刊,1993,12(4):16-23.
被引量:35
4
周东雄.
杉木深山含笑混交林土壤肥力的研究[J]
.福建林学院学报,1994,14(3):220-224.
被引量:24
5
陈存及,董建文,江其祥.
福建毛竹低产林成因、类型及改造[J]
.福建林学院学报,1994,14(4):366-370.
被引量:36
6
周东雄.
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凋落物研究[J]
.生态学杂志,2005,24(6):595-598.
被引量:35
7
郭玉硕.
乳源木莲人工栽培技术研究[J]
.林业勘察设计,2006,26(1):160-161.
被引量:12
8
杨承栋,张小泉,焦如珍,魏以荣,冯福娟.
杉木连栽土壤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对林木生长的影响[J]
.林业科学,1996,32(2):175-181.
被引量:69
9
罗发潘,林汉洲,周东雄,林文豪,江光明.
竹阔混交林分毛竹生产力的研究[J]
.福建林学院学报,1997,17(1):35-38.
被引量:19
10
马祥庆,何智英,俞新妥.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杉木人工林地力的影响[J]林业科学,1995(06).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4
1
杨虹.
毛竹与亚美马褂木块状混交生长研究[J]
.林业勘察设计,2023,43(3):72-74.
2
林武星,黄雍容,王光玉,洪长福.
九龙江流域杉木混交林土壤结构的分形研究[J]
.生物数学学报,2014,29(2):283-290.
被引量:4
3
何东进,洪伟,胡海清,吴承祯,陈炳容.
武夷山风景区森林景观土壤物理性质异质性及其分形特征[J]
.林业科学,2005,41(5):175-179.
被引量:55
4
林武星,黄雍容,郑郁善,谷凌.
闽南山地不同密度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分形研究[J]
.山地学报,2012,30(6):663-668.
被引量:10
5
林武星,郑郁善,陈礼光,朱炜.
闽东山区不同密度突脉青冈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分形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1):7-11.
被引量:1
6
林武星,郑郁善,朱炜.
闽北山地不同模式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土壤结构的分形特征[J]
.热带作物学报,2015,36(12):2245-2249.
被引量:7
7
张佳瑞,王金满,祝宇成,李博,王平.
分形理论在土壤学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
.土壤通报,2017,48(1):221-228.
被引量:42
8
江锦攀.
马尾松纯林改造套种珍稀阔叶树营建复层林研究[J]
.绿色科技,2019,21(7):126-129.
被引量:3
9
张莉.
杉木-厚朴人工混交林与杉木纯林生物量对比[J]
.安徽农学通报,2019,25(9):55-56.
被引量:2
10
张莉.
闽北山地杉木-厚朴混交林生长状况及土壤理化性质研究[J]
.防护林科技,2019,0(6):29-30.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5
1
曹永慧,陈存及,李生.
间伐对杉莲混交林中乳源木莲树冠结构的影响[J]
.林业科学研究,2004,17(5):646-653.
被引量:12
2
曹永慧,李生,陈存及,詹步清.
乳源木莲杉木混交林生长及其竞争关系分析[J]
.林业科学,2005,41(5):201-206.
被引量:22
3
俞新妥,叶功富,卢健.
杉木栽培制度形成与发展的探讨[J]
.福建林业科技,1997,24(2):1-5.
被引量:17
4
曾锋,邱治军,许秀玉.
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J]
.生态环境学报,2010,19(1):239-243.
被引量:101
5
林根旺,沙彩平,方林川,吴国亮.
乳源木莲的特征特性及育苗造林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1):240-241.
被引量:4
6
郑路,卢立华.
我国森林地表凋落物现存量及养分特征[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27(1):63-69.
被引量:60
7
康永武.
优良乡土树种乳源木莲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
.林业勘察设计,2012,32(2):98-101.
被引量:6
8
杜燕,郑小贤,罗梅.
将乐县常绿阔叶林主导功能类型的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33(2):39-43.
被引量:17
9
王岩.
浅析人工落叶松混交林的营造技术[J]
.黑龙江科学,2014,5(2):128-128.
被引量:1
10
徐有明,林汉,魏柏松,郑红波,傅强.
间伐强度对湿地松人工林木材质量的影响效应[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2,30(2):38-42.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
3
1
叶文建.
杉木乳源木莲异龄复层林的生长效果分析[J]
.防护林科技,2020,33(11):24-25.
2
高忠汉.
坡位对南方红豆杉和檫树混交林早期成效影响[J]
.绿色科技,2021,23(15):134-136.
被引量:1
3
黎宋强.
不同行间混交比例的杉木、乳源木莲生长状况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2024,30(20):55-57.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冯桂乾,刘再兴.
基于AM接种技术的华润楠荒山造林试验初报[J]
.绿色科技,2022,24(11):160-162.
被引量:2
1
常艳颖.
德国造林技术在辽西地区的造林试验[J]
.新农业,2019,0(18):36-37.
2
胡雄军.
试析人工混交林营林技术[J]
.绿色科技,2019,0(17):225-226.
被引量:3
3
龙晓飞.
不同混交方式对马尾松和檫木生长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1):140-141.
被引量:5
4
张煌城.
红豆树杉木混交造林试验初报[J]
.安徽农学通报,2019,25(16):57-59.
被引量:3
5
崔军.
曲靖市混交林营造技术探讨[J]
.防护林科技,2019,0(9):83-86.
6
刘志畅,陈淼平.
造林方法与混交造林技术的应用研究[J]
.农民致富之友,2019,0(25):195-195.
7
李永秀.
杉木阔叶树混交造林试验初报[J]
.绿色科技,2019,0(13):176-177.
被引量:3
8
何新发.
火力楠与杉木不同混交方式生长状况浅析[J]
.防护林科技,2019,0(7):75-76.
被引量:2
9
陈杰.
白桦+红松人工混交林生态效益的研究[J]
.防护林科技,2019,0(9):27-28.
被引量:2
10
王忠英,陈兴振.
干旱山区不同季节低成本造林绿化技术研究[J]
.山东林业科技,2019,49(4):59-63.
被引量:1
绿色科技
2019年 第1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