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康德批判哲学中的“理性自我”与“感性自我”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康德哲学是集笛卡尔以来各派研究之大成 ,他的划时代功绩就是创立了批判哲学 ,用先验的方法把自由领域从自然领域中划分出来 ,从而厘定了自由和自然的界限与各自职司。在自由领域 ,他区分于现象界的本体概念 ,区分于感性自我的理性自我 ,实际上关涉到了社会存在物即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领域 ,为日后黑格尔的历史辩证法 。
作者
周志山
机构地区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出处
《学术论坛》
2002年第6期34-37,共4页
Academic Forum
关键词
理性自我
感性自我
知识论
社会存在论
分类号
B516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06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被引量:39
2
康德全集:第7卷[A].莱比锡版,1987.332.胡健.启蒙的价值目标与人类解放[C].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95.
被引量:1
3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115.
被引量:4
4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北京:商务出版社,1990..
被引量:45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84.
被引量:22
6
胡健.启蒙的价值目标与人类解放[C].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95.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06
1
胡建.
西方“个性主义”的合理因素与当代中国价值精神的重构[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1,21(5):1-6.
2
刘平,金伟.
论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二重维度[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25-26.
被引量:2
3
陆杰荣.
论“形而上学”的内在逻辑[J]
.学习与探索,2004(4):15-19.
被引量:4
4
陈义平.
权利与法治:康德法哲学的二维视界[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5):23-27.
被引量:1
5
张政文.
康德:审美与教育的相遇[J]
.学习与探索,2004(5):102-107.
被引量:2
6
骆徽,王志红,刘雪飞.
中西启蒙运动比较初探[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3):64-67.
被引量:1
7
宋惠昌.
意识形态:政治无意识[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2,6(4):10-15.
被引量:11
8
杨信礼.
社会发展动力机制的结构、功能与运行过程[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2,6(4):28-33.
被引量:15
9
何中华.
百年中国新文学的道德形而上与形而下问题争鸣(续三)——启蒙、道德与文学——一种可能的解释[J]
.河北学刊,2004,24(6):78-82.
被引量:2
10
贺然.
康德的自由主义权利思想[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3-18.
同被引文献
3
1
季国平.
关于现实题材剧目创作的现状和思考[J]
.剧本,2006(5):41-43.
被引量:2
2
李聪聪.
感性与理性在观看电影中的思辩[J]
.电影评介,2007,0(6):56-57.
被引量:1
3
李聪聪.
感性与理性在电影剧本创作中的思辩[J]
.青年文学家,2009,0(15):25-2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乌兰其其格.
关于剧目创作中感性和理性问题的思考[J]
.青年文学家,2011,0(1X):211-211.
1
赵天成.
对相对主义怀疑论的反思[J]
.哲学研究,1994(10):41-47.
被引量:1
2
孙以楷,谢阳举.
儒学“自我”的发展历程[J]
.中国哲学史,1995(2):18-22.
3
许斗斗.
从事物之“理”到“格物”至善——王阳明“四句教”的社会存在论阐释[J]
.抚州师专学报,2001,20(1):22-24.
4
陈嘉明.
德国理性主义的“理性自我”[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4(6):48-54.
被引量:1
5
韩震.
非理性主义批判[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5):20-27.
被引量:1
6
刘莹珠.
反思判断力在康德哲学体系中的作用[J]
.东岳论丛,2014,35(9):122-126.
7
张仕颖.
论康德对卢梭自由观的批判[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11-14.
8
曾凡跃.
实践与社会存在之比较探微——兼评社会存在论[J]
.长白学刊,2008(6):4-8.
9
于阿专.
基于《尼各马可伦理学》对亚里士多德自爱观的重新审视[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30(2):1-3.
10
杜心源.
感性自我与“美学”现代性的嬗变--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唯美-颓废文学的一种论述[J]
.天津社会科学,2008(6):90-95.
被引量:1
学术论坛
200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