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法律方法课程开发的路径选择——从施瓦布的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谈起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美国著名课程专家施瓦布提出了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指出教师和学生是实践性课程开发的主体,集体审议是实践性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本文以施瓦布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为指导,就确定法律方法课程的教学目标,梳理法律方法课程的知识体系,编制法律方法课程的教学大纲,编写法律方法课程的教材、教参和法律方法课程的组织实施及教育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
赵玉增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法学院
泰山学院
出处
《法律方法》
CSSCI
2013年第2期114-125,共12页
Legal Method
关键词
法律方法
课程开发
施瓦布
路径选择
分类号
D90-4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6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7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焦宝乾.
西方法律方法论教材及其启示[J]
.清华法学,2012,6(5):112-127.
被引量:5
2
郝德永.
关于课程本质内涵的探讨[J]
.课程.教材.教法,1997,17(8):6-11.
被引量:48
3
陈金钊主编..法律方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397.
4
焦宝乾,陈金钊.
法律方法论学科意识的觉醒——2007年度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学术报告[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14.
被引量:10
5
陈金钊.
追问法律方法论学科的意义[J]
.法学论坛,2003,18(1):93-108.
被引量:3
6
葛洪义编著..法律方法讲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42.
7
刘静,朱成科.
走向实践的课程艺术——施瓦布“实践”课程模式述评[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2(8):47-50.
被引量:4
8
赵为华,乌美娜,尹俊华.
课程开发理论与课程开发模型——教育技术专业的课程框架体系的设计[J]
.教师教育研究,1991,6(4):53-59.
被引量:2
9
徐广林.
法律方法概念之我见[J]
.江西社会科学,1986,6(5):128-130.
被引量:8
10
陈晓蕾.
施瓦布实践性课程探究模式初探[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S1):225-226.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156
1
蒋剑鸣.
转型社会的司法方法调整——关于司法和合主义的展开:柔性、本位、平行[J]
.社会科学,2007(4):105-114.
被引量:8
2
陈金钊.
法治为什么反对解释?[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2(1):27-33.
被引量:35
3
刘爱龙.
法官续造法的伦理分析[J]
.金陵法律评论,2007(1):97-107.
被引量:2
4
葛治华,罗小平.
论法律原则的适用[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313-318.
被引量:2
5
孙晔.
司法三段论刍议[J]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07,23(3):77-79.
被引量:1
6
苏力.
解释的难题:对几种法律文本解释方法的追问[J]
.中国社会科学,1997(4):11-32.
被引量:293
7
金传宝.
施瓦布、巴格莱和杜威论课程理论与实践[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1):107-110.
被引量:5
8
叶澜.
中国教育学发展世纪问题的审视[J]
.教育研究,2004,25(7):3-17.
被引量:234
9
陈金钊.
法律研究与学习的智慧之窗[J]
.政法论丛,2006(5):5-8.
被引量:4
10
陈金钊.
法治、法律方法与法律智慧[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6,18(5):5-7.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76
1
陈雯婧.
乡村教师课程观再塑的困境及其消解[J]
.课程教学研究,2021(6):17-22.
2
王长江,王恩军,李新乡.
课程意识的涵义、价值与生成[J]
.现代教育论丛,2007(2):9-13.
被引量:8
3
张仁华.
刍议高职数学课程体系与结构设置[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5-6.
4
孙光宁,焦宝乾.
法律方法论实践特征的提升——2012年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学术报告[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8-55.
被引量:3
5
陈彩燕.
从知识、经验到发展资源——论教师的课程观转向[J]
.课程教学研究,2012(5):9-13.
被引量:2
6
施纪华.
新时期师专课程结构与学生智能培养的理论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2):14-21.
7
刘家访.
从课程的概念界定看我国课程研究的问题[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16(4):16-21.
8
魏淼.
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结构设置框架[J]
.课程.教材.教法,2004,24(7):84-87.
被引量:10
9
靳玉乐.
课程定义的批判分析[J]
.焦作教育学院学报,2001,17(1):4-9.
被引量:7
10
靳玉乐,李殿森.
课程研究在中国大陆[J]
.教育学报,2005,1(3):8-18.
被引量:18
1
胡春光.
涉台工作要闻[J]
.台湾工作通讯,2009(6):38-39.
2
朱大旗,李慈強,Sun Xiaolei.
存款保險新機制下的銀行監管權[J]
.中国法律(中英文版),2013(5):35-38.
3
沈清明.
扶贫开发不可瞎折腾[J]
.农村工作通讯,2009(8):39-39.
被引量:1
4
温家宝:推进官员财产申报和公开制度[J]
.党课,2011(20):38-38.
5
宗河.
改革开放30年:阔步前进在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上[J]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8,22(12):10-11.
6
董明发,宋咏.
以成人课程开发理论指导干部教育培训课程开发[J]
.行政与法,2016(3):52-56.
被引量:3
7
张军.
人权的“敏感”与“不敏感”——对我国人权教育的思考[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5):24-25.
8
崔允漷,陈建吉,傅建明.
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以台湾S小学为例[J]
.教育发展研究,2000,20(10):46-50.
被引量:5
9
人物志[J]
.财经,2006,0(9):14-15.
10
李厚健,王琛.
最高检陈国庆主任来省院作《刑诉法》修改辅导报告[J]
.公民与法(检察版),2012(4):32-32.
法律方法
201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