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李大钊政党思想与中国政治的变迁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李大钊的政党思想与中国政治的变迁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民国初年的政党活动是中国政治变化的突出表现 ,为李大钊政党思想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十月革命后中国政治变化尤为显著 ,李大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考察中国政治发展实际而形成的政党思想 ,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国共合作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从而对中国政治的变迁产生了较大影响。
作者
吴汉全
机构地区
徐州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出处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57,共4页
Journal of PLA Nanjing Institute of Politics
关键词
李大钊
政党思想
中国
政治变迁
五四时期
马克思主义
分类号
D693.74 [政治法律—政治学]
D09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45
同被引文献
3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6
1
[2]李大钊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被引量:1
2
[8]孙中山全集:第3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
被引量:5
3
[4]李大钊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被引量:1
4
[5]李大钊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被引量:1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被引量:342
6
[7]李大钊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345
1
孙秀艳.
社会认同: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新视角[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6):30-34.
被引量:6
2
谢太光.
由典型国家的历史进程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J]
.宜宾学院学报,2007,7(11):97-100.
被引量:1
3
詹艾斌.
相对主义批评的价值论批判[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3):68-71.
被引量:2
4
蔡普民.
生产力概念嬗变的人学解读——兼论科学发展观对生产力概念的创新与发展[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23(10):5-8.
5
樊小贤.
张载生态伦理的本体论之维[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3):23-25.
6
颜晓峰.
论知识创新的能力[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0,16(4):31-36.
被引量:17
7
王兆铮.
重读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J]
.实事求是,2007(5):30-32.
被引量:1
8
谢忠平.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增进党内和谐的有效武器[J]
.实事求是,2007(5):50-52.
9
程逖.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试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6):3-6.
10
薛学共.
湖湘文化·毛泽东·军事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湖湘渊源[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2):9-1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34
1
陈晋.
毛泽东与先进文化论纲(下)[J]
.党的文献,2002(3):24-30.
被引量:7
2
刘辉,黄兴涛.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再认识[J]
.党的文献,2002(3):53-56.
被引量:13
3
刘统.
“和平民主新阶段”研究[J]
.党的文献,2002(4):41-49.
被引量:4
4
王仲春.
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的苏联因素(1969-1979)[J]
.党的文献,2002(4):50-60.
被引量:21
5
李捷.
从解冻到建交:中国政治变动与中美关系[J]
.党的文献,2002(5):68-79.
被引量:5
6
陈铁健.
走向最后的觉醒──抗日战争时期的陈独秀[J]
.史学月刊,2002(4):62-71.
被引量:7
7
李瑗.
中日邦交正常化与台湾问题[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9(3):80-90.
被引量:5
8
潘敬国,张颖.
中法建交中的美台因素[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9(3):91-97.
被引量:8
9
唐小松.
美国对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反应(1966~1968)[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9(4):101-107.
被引量:2
10
石仲泉.
中国革命前进的伟大基地[J]
.中共党史研究,2002(1):52-62.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
1
翁有为.
2002年中国现代史若干问题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
.韶关学院学报,2003,24(10):52-5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王延强.
吴汉全教授与李大钊研究——写在吴汉全教授50华诞之际[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3,34(2):93-102.
1
冯贤亮.
顺治到乾隆,接力打造“盛世”[J]
.人民周刊,2016(21):76-77.
2
王光厚,田力加.
澳大利亚对华政策论析[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4(1):47-58.
被引量:4
3
武贤明.
西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认知[J]
.太原大学学报,2008,9(1):4-7.
4
ParkHyeongjung 陈向阳.
朝鲜的政治变化[J]
.世界知识,2004(20):8-8.
5
武贤明.
西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认知评析[J]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8,0(2):71-74.
被引量:1
6
赵灵敏.
选举年的民圭危机[J]
.南方人物周刊,2013(1):26-27.
7
巴殿君.
韩国,从东北亚眺望中东[J]
.世界知识,2015,0(2):54-55.
8
李琳.
新的社会阶层对我国政党政治的影响分析[J]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2):39-42.
被引量:1
9
哈维尔·索拉纳.
中国与全球治理[J]
.中国新闻周刊,2015,0(13):60-60.
10
宋邦.
引前车之鉴 补亡羊之牢──战后世界政治变化对世人的启迪[J]
.现代国际关系,1995(12):2-5.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2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