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城市肌理的奥运舞台——对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的思考与探讨
被引量:2
出处
《北京规划建设》
2002年第5期56-60,共5页
Beijing Planning Review
同被引文献33
-
1刘仁义.城市街道空间形态的演变与发展[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2(3):72-74. 被引量:5
-
2孟繁仁.宋元时期的锦绣太原城[J].晋阳学刊,2001(6):82-85. 被引量:7
-
3冯斐菲.融入城市肌理的奥运舞台——对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的思考与探讨[J].规划师,2003,19(6):10-14. 被引量:2
-
4张杰,邓翔宇,袁路平.探索新的城市建筑类型,织补城市肌理——以济南古城为例[J].城市规划,2004,28(12):47-52. 被引量:31
-
5刘莉芳.太原街巷名称的历史文化考察[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0(4):323-327. 被引量:8
-
6鲍承业.编织城市肌理 整合公共空间——苏州河北翟路公共绿地设计[J].上海建设科技,2005(4):34-35. 被引量:4
-
7王静.社会结构对中国古代城市肌理的影响[J].山西建筑,2006,32(1):62-63. 被引量:2
-
8刘念雄.奥查德广场——融入城市肌理的英国购物中心[J].城市建筑,2006,3(5):39-42. 被引量:2
-
9徐丹.论城市肌理——城市人文精神复兴的重要议题[J].现代城市研究,2007,22(2):23-32. 被引量:27
-
10赵柏洪.柏林与上海城市肌理演变比较[J].山西建筑,2007,33(9):67-68.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9
-
1阙维民,任疆.世界遗产视野中的太原古城街巷格局[J].城市规划,2011,35(6):91-96. 被引量:8
-
2杨凌志.城市发展下延续街巷名称的历史记忆[J].山西建筑,2013,39(16):19-20. 被引量:2
-
3黎檬.老工业城市太原城市转型策略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38(11):191-194. 被引量:1
-
4行鸣,傅婷婷.太原城市形态回溯——从北宋到明初[J].华中建筑,2016,34(7):114-117. 被引量:2
-
5林琳,田嘉铄,钟志平,李诗元,任炳勋.文化景观基因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以黔东北土家族村落为例[J].热带地理,2018,38(3):413-423. 被引量:69
-
6蒋金亮,徐向远,孙东琪,李宇.基于改进空间句法的近代广州古城空间演变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37(3):54-59. 被引量:13
-
7张杨,何依.“破立之间”:历史城区街巷空间的开放性研究--以平遥古城书院街区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20,35(10):110-115. 被引量:7
-
8王圣杰,史琰,包志毅.水乡古城时空演变数字化研究——以绍兴古城为例[J].华中建筑,2022,40(6):136-141. 被引量:1
-
9康立琦,张春阳.历史城区中传统街巷空间解析及其保护研究——以广州为例[J].当代建筑,2023(11):124-127.
-
1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J].城市环境设计,2006(3):100-101.
-
2融入城市肌理 筑建奥运舞台——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应征方案之一[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4):30-31. 被引量:1
-
3冯斐菲.融入城市肌理的奥运舞台——对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的思考与探讨[J].规划师,2003,19(6):10-14. 被引量:2
-
4刘魁,侯伟华(摄影),赵春立(摄影).展现当代建筑业形象 搭建行业间交流平台 记第五届中国国际建筑展[J].中国建材,2010(11):47-48.
-
5黄瑶.浅谈生态规划和生态设计的技术要点[J].建筑与环境,2015,9(2):9-11.
-
6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过程掠影[J].中国园林,2006,22(6):32-32.
-
7刘京.2008北京奥林匹克运动员村[J].世界建筑,2008(2):106-111.
-
8北京奥林匹克塔[J].中国住宅设施,2016(7):15-15.
-
9孙小强,闫静,郑大钊.小议医疗建筑总体环境规划与设计[J].河南建材,2011(3):141-141.
-
10黄兆函.浅谈北京四合院院落空间保护[J].城市地理,2016,0(6X):45-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