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辟斯顿弦乐四重奏作品中对位化段落的和音形态
被引量:
2
Form of Harmony of the Contrapuntal Paragraphs in Walter Piston’s String Quartets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辟斯顿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音乐理论家和作曲家,在美国专业音乐发展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独具个人特色的音乐语言。本文针对辟斯顿弦乐四重奏作品中的对位化段落,从卡农主题的扩大与裁截、横向主题声部的音程张力、主题声部叠加引起的和音复杂化三个方面,阐述了卡农主题变化形式。进而论证了人工音阶在对位化段落中的和音形态,以及卡农与自由声部所形成的和音特征。
作者
张宝华
Zhang Baohua
机构地区
沈阳音乐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
出处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7-87,共11页
Music Research
关键词
辟斯顿
弦乐四重奏
对位化段落
人工音阶
和音
分类号
J614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4
1
张宝华.
辟斯顿弦乐四重奏作品中的人工音阶类属及运用方式[J]
.中国音乐学,2019(2):125-134.
被引量:6
2
张宝华.
简论辟斯顿的三个创作时期及其五部弦乐四重奏[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8,36(4):39-49.
被引量:5
3
刘永平.
论线性对位——现代音乐复调技法研究[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1):3-11.
被引量:13
4
龙.尼.霍洛波夫,罗秉康.
复调和声[J]
.音乐学习与研究,1988(2):23-30.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9
1
彭志敏.
论音乐进程中“第一完全数”现象——兼谈现代音乐的一种结构力实践[J]
.中国音乐学,1990(1):21-32.
被引量:6
2
杨立青.
20世纪音乐的和声技法·序论[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3):20-30.
被引量:5
3
.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第15卷)[Z].,.72.
被引量:1
4
缪天瑞.音乐百科辞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657.
被引量:4
5
张洪岛.欧洲音乐虫[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21.
被引量:1
6
[美]康纳德·杰·椿劳特 克劳德·帕利斯卡 汪启璋 吴佩华 顾连理译.西方音乐电[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P449-550.
被引量:1
7
[美]约瑟夫·马克利斯 刘可希译.西方音乐欣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530.
被引量:1
8
郭新.
自然音阶与三度叠置思维衍展的八声音阶相互作用——席曼诺夫斯基《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三乐章多调性的构成与运作方式[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2(1):3-21.
被引量:1
9
郑中.
八音音阶——传统与非传统因素的糅合[J]
.中国音乐学,2003(2):92-101.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18
1
印真.
复调音乐线性思维的延展[J]
.艺术教育,2008(7):68-69.
被引量:1
2
黄燕.
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国际的多元融合--柯达伊·佐尔坦《小弥撒曲》音乐要素特征分析[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4):85-91.
3
李颖.
爵士和声低音声部的线性听觉[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3(4):89-94.
被引量:3
4
刘昕欣.
浅析法因《序曲与赋格》的继承与创新[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17):128-129.
5
李淑珍.
立于传统之中,出于传统之外——对王西麟《管弦乐五重奏“版画集”》的作品分析[J]
.音乐创作,2016(2):107-109.
6
麻峰.
西方现代复调技法在当代民族室内乐创作中的运用研究[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6,35(2):41-48.
被引量:2
7
陈星源,袁帆,刘洋.
鲁托斯拉夫斯基晚期音乐的“转型”与“突破”——关于《二重协奏曲》复调技法研究[J]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17(1):100-101.
8
张宝华.
论辟斯顿弦乐四重奏作品中的“综合调式”及十二音扩展[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20(2):30-48.
被引量:1
9
张宝华.
论辟斯顿弦乐四重奏作品中的线性声部展衍手法及和声内涵[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0(2):98-107.
被引量:1
10
张宝华.
论辟斯顿综合调式半音体系下的三度结构和声语言——以三部《弦乐四重奏》为例[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20(3):66-78.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25
1
杨静.
听觉音响与视觉影像相互介入叙事中的“女人故事”——谭盾多媒体音乐《女书》叙事结构对位研究[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21(2):18-32.
被引量:3
2
丛密雨,徐孟东.
中国复调音乐理论的肇始与初步发展[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21(3):20-37.
被引量:4
3
姚恒璐.
现代音乐中广义调性的确定[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1,19(2):3-13.
被引量:6
4
张宝华.
简论辟斯顿的三个创作时期及其五部弦乐四重奏[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8,36(4):39-49.
被引量:5
5
徐孟东.
中国复调音乐理论的形成、发展与思考[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8(1):46-61.
被引量:12
6
李楠.
现代京剧《红灯记》复调技术分析[J]
.戏曲艺术,2018,39(1):125-129.
被引量:2
7
徐婧.
对位变奏思维模式探究[J]
.中国音乐,2018(4):123-137.
被引量:4
8
钱浩.
复调小说与复调音乐[J]
.文艺理论研究,2018(4):196-206.
被引量:8
9
张宝华.
辟斯顿综合调式半音体系下的非三度结构和声语言——以五部《弦乐四重奏》为例[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9(1):122-132.
被引量:4
10
潘世姬.
周文中 音乐书法家——从“苍松”系列作品试论他的对位观点[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9(1):23-30.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2
1
张宝华.
论辟斯顿弦乐四重奏作品中的线性声部展衍手法及和声内涵[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0(2):98-107.
被引量:1
2
赵一凝.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复调音乐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2018—2023)[J]
.音乐生活,2024(3):49-53.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张宝华.
论辟斯顿弦乐四重奏作品中的“综合调式”及十二音扩展[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20(2):30-48.
被引量:1
1
苏林.
《小学器乐社团的组建及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的实践分析[J]
.黄河之声,2019(15):90-92.
2
罗雪莲,毛永健(指导).
追声与寻途[J]
.中学语文,2019,0(20):55-56.
3
付兴金.
浅析世界经济格局新变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J]
.市场周刊·理论版,2019(30):145-146.
4
王倍智.
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及策略探析[J]
.中外企业家,2019,0(25):54-54.
被引量:6
5
石方强,李林.
以不变应万变 万变不离其宗——例谈“乘法分配律”练习课中转化思想的渗透[J]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9,0(9):27-28.
6
董峻岩,臧银玲.
基于Studio(工作室)模式下的建筑学专业教学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9(24):154-155.
7
包慧怡.
英国中世纪与文艺复兴“归春诗”传统[J]
.读书,2019,3(9):160-167.
8
陈颖.
从校企合作角度探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实践研究[J]
.科技经济市场,2019,0(10):159-160.
被引量:4
9
杨欢.
2018年葡萄酒两大风评榜单新鲜出炉[J]
.新食品,2018,0(23):16-17.
10
朱智超.
第15届田径世锦赛女子马拉松运动员竞技特征分析[J]
.辽宁体育科技,2019,41(5):51-55.
被引量:2
音乐研究
2019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