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重建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当今中国,加强文本细读分析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迫切需要补上这一课。强调文本细读的重要性的呼吁,实际上从1980年代以来就不绝于耳,之所以难以扎扎实实在当今的理论批评中稳步推进,也有实际困难。其一,中国的文学批评在观念性的批判中浸淫了半个多世纪,1949年以后的理论批评是以大批判的形式进行的,背靠着意识形态的强大的绝对真理,即使有具体作品分析,也只是证明已经确认的真理的正确,或是证明被绝对真理映射下的作家作品的错误。观念性的论述与批评已经成为批评的习惯模式,一种渗透到骨子里且又驾轻就熟的思维方式,要完全放弃观念性已经很困难。其二,西方文本批评也日渐式微,新批评在美国的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为解构主义批评所取代,耶鲁批评学派成为美国1980年代以后的领风骚的学派。但三十多年过去了,欧美的文学批评在1990年代后期开始向文化研究转型,这也是伴随着大众媒体兴起的必然后果。对于中国的文学理论批评来说,在21世纪初也跃跃欲试向文化研究转型,文学理论转向文化研究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至少可以从已经枯竭的“原理”中破茧而出。
作者 陈晓明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中国文学年鉴》 2015年第1期911-912,共2页 ALMANAC OF CHINESE LITERATURE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