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选取古今重要医籍及科研文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归纳古今医家对穴位形态敏化的认识和理解。方法通过查阅秦汉时期至近现代时期涉及形状敏化的古医籍,并检索当今相关中文数据库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资料,对古今文字记载有关穴位敏化-形敏现象的文献资料进行文献计量学和数据挖掘分析。初步研究与分析本领域的临床运用及科研状况。结果共筛选出24本著作52章共计88条与形敏相关的古代文献,52篇现代著作及论文。通过整理形敏化现象,发现:古代文献敏化以色泽改变为主;现代文献以色泽改变、斑疹形态改变为主。古代文献中以全身经络为主要研究内容;现代文献则局限于耳部及其耳穴为主。古代文献以理论阐述为主,尤以《黄帝内经》中最多,占古代文献纳入量的66.95%;现代文献中以临床疾病研究为主,占总文献的82.69%。结论古今医家研究脏腑病变所反映在体表形态变化的方式差异较大,但在临床疾病诊断结果上相似,均以色泽、形态反应病变寒热虚实,并且以耳的颜色、大小及质地反映肾脏状况频次较高。
出处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57-1759,共3页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9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