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互联网环境下的“数字鸿沟”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以"数字鸿沟"传播效果理论为研究依据,将社会宏观视野和个体微观视野加以联结,阐述了当下互联网环境中存在的"数字鸿沟"现象,并通过分析青年人群体中的"数字鸿沟"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探索填平鸿沟的路径提供参考。
作者
袁晓东
机构地区
新疆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
出处
《采写编》
2019年第3期129-131,共3页
Journalism & Media Studies
关键词
知沟
数字鸿沟
社会经济地位
分类号
G210 [文化科学—新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50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5
1
刘伟兵,李洋.
新数字鸿沟的教育不公平——互联网+教育的冷思考[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8(6):112-116.
被引量:1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J]
.中国广播,2018,0(3):96-96.
被引量:228
3
高剑宁,王颖哲.
浅析数字鸿沟下的慕课应用[J]
.新闻传播,2015(6X):112-113.
被引量:2
4
吴悦,陈芳,李彬彬.
关于“知识鸿沟”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基于SCI和CSSCI数据库的分析[J]
.东南传播,2018(1):57-60.
被引量:4
5
丁未.
西方“知沟假设”理论评析[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4(2):107-112.
被引量:21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徐雪高,马九杰.
农村各阶层“知沟”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福建永安市的农户调查数据[J]
.中国农村观察,2007(2):53-61.
被引量:9
2
(美)杰弗里亚历山大.《社会学二十讲:二战以来理论的发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第8~9页.
被引量:1
3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第4期,p10-12.
被引量:127
4
郑丽勇,李利霞.
社会结构视野下的政府新闻“知沟”效应[J]
.编辑学刊,2009(5):38-42.
被引量:3
5
徐雪高,李靖.
“知沟”假设理论研究综述[J]
.江汉论坛,2010(5):141-144.
被引量:4
6
刘德寰,郑雪.
手机互联网的数字鸿沟[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33(1):101-106.
被引量:20
7
曾凡斌.
大学生第二道数字鸿沟的测量及影响因素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33(2):122-126.
被引量:10
8
闫慧,孙立立.
1989年以来国内外数字鸿沟研究回顾:内涵、表现维度及影响因素综述[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38(5):82-94.
被引量:116
9
刘荣.
数字出版与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知沟效应[J]
.编辑之友,2013(4):14-16.
被引量:2
10
邓宏钟,李孟军,迟妍,谭思昱.
“慕课”时代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J]
.课程教育研究,2013(21):5-7.
被引量:198
共引文献
250
1
章宣,赵宝奇,孙军梅,葛青青,肖蕾,尉飞.
面向微博文本的自杀风险识别模型[J]
.计算机系统应用,2020,29(11):121-127.
被引量:3
2
罗潍.
以微信为媒介的群体性事件中的公众参与研究[J]
.社会中的法理,2020(1).
3
孙益武.
儿童个人信息保护是伪命题还是真难题——兼评《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20(2):90-97.
被引量:7
4
徐斐,孙时进.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中国人的心灵家园[J]
.都市文化研究,2019,0(1):133-145.
被引量:2
5
黎施.
当前网络诈骗犯罪的特点及防控建议[J]
.楚天法治,2019,0(3):81-81.
6
曲玲玲.
自媒体环境下基层舆论引导研究 ——以微信公众号'全球杨氏四知堂宗亲汇'为例[J]
.包装世界,2018,0(9):225-226.
7
郑欣.
媒介使用动机与文化消费——以江苏省三地城乡居民为对象的考察[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6,43(5):126-134.
被引量:7
8
葛进平,章洁,方建移,张芹.
浙江省中学生“知沟”假设的实证研究[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13(4):54-60.
被引量:2
9
江宇.
社会结构和网络技能获得——一项关于高中生互联网使用技能差异的实证研究[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14(2):42-49.
被引量:9
10
李海波,旷晓霞.
我国高等教育衍生的“知沟”问题[J]
.辽宁教育研究,2008(8):1-4.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0
1
构筑网络信息基地 消除文化数字鸿沟[J]
.电信技术,2009(5):85-85.
被引量:1
2
陆正兰.
回应霍尔:建立第四种解码方式[J]
.南京社会科学,2011(2):43-48.
被引量:12
3
宋俊华,王明月.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分析[J]
.文化遗产,2015(6):1-9.
被引量:155
4
唐璐璐.
亚洲四国乡村传统手工艺集群化发展策略的比较研究[J]
.文化遗产,2019(3):39-46.
被引量:9
5
郑彩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字素养全球框架》:背景、内容及启示[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19(9):1-9.
被引量:43
6
薛可,龙靖宜.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传播的新挑战和新对策[J]
.文化遗产,2020(1):140-146.
被引量:88
7
汪颖,史倩.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数字鸿沟研究综述[J]
.人类工效学,2019,25(5):81-86.
被引量:3
8
杨仕梅,周小波.
信息媒介升级下消费者行为模式和营销对策的变迁历程[J]
.商业经济研究,2020(6):67-69.
被引量:20
9
杜骏飞.
定义“智能鸿沟”[J]
.当代传播,2020(5):1-1.
被引量:30
10
徐芳,马丽.
国外数字鸿沟研究综述[J]
.情报学报,2020,39(11):1232-1244.
被引量:67
引证文献
1
1
薛可,龙靖宜.
消弭数字鸿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传播新思考[J]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2):99-106.
被引量:16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赵倩.
曲艺网络展播指瑕--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曲艺作品展播”[J]
.上海艺术评论,2021(5):93-95.
被引量:1
2
梁爽,周敏,周橙旻,朱剑刚,徐静.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严肃性及娱乐性[J]
.家具与室内装饰,2022(4):50-54.
被引量:13
3
郭彩霞,刘淑兰.
乡村振兴战略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的现状及路径分析--以福建省为例[J]
.台湾农业探索,2022(1):46-51.
被引量:2
4
郝世文,马娜娜.
秦淮灯彩的数字化传承现状分析与思考[J]
.天工,2022(15):20-22.
5
胡迪雅,李雪婷,仲丹丹.
“两创”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
.民族教育研究,2023(2):136-142.
被引量:5
6
吉晓苹,李林葳,孙文博.
新媒体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换路径研究——以山西广灵剪纸为例[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7(15):86-90.
被引量:3
7
唐承鲲,邬之君,方颖,郑晓蓉.
非遗进校园传播路径探索——以罗泾十字挑花为例[J]
.上海视觉,2023(2):43-53.
8
吐孙阿依吐拉克.
新媒体语境下达斯坦的传播机遇与挑战[J]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6):34-38.
9
李波,王帆.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的视觉文化再造[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2):13-18.
被引量:5
10
王凤羽,王永健.
我国城乡数字鸿沟的历史演进、治理困境与弥合路径[J]
.中国流通经济,2024,38(2):3-12.
被引量:15
1
吕浩航.
网络问答社区知乎使用的数字鸿沟研究[J]
.教育信息技术,2018(3):50-54.
被引量:1
2
郭梦珂.
传播学视角下“佛系”亚文化的兴起探究[J]
.西部广播电视,2018,39(21):1-1.
3
周琦.
媒体使用、政治心理与社区政治参与[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8,20(6):68-74.
被引量:1
4
于晗.
大众传播学的效果及理论研究——评《大众传播的效果》[J]
.新闻爱好者,2018,0(10):112-112.
被引量:1
5
江作苏,刘文鑫.
文化自信与传播伦理的互洽性探讨[J]
.华中传播研究,2017(1):15-26.
6
刘月.
当代传播系统中数字鸿沟现象探析[J]
.科技传播,2018,10(5):108-109.
7
潘晓婷.
少儿阅读中的城乡“知沟”与“知沟”弥合[J]
.出版参考,2019,0(5):16-19.
被引量:1
8
陈毓.
议程设置理论在高校课程思政中的有效运用[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114-115.
被引量:2
9
钱佳丽.
微信营销的应用研究[J]
.黑龙江纺织,2019(2):34-38.
被引量:1
10
张旭亮,史晋川,李仙德,张海霞.
互联网对中国区域创新的作用机理与效应[J]
.经济地理,2017,37(12):129-137.
被引量:110
采写编
201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