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早在1877年,德国病理学家Cohnheim[1]就提出反常栓塞的概念,随之不断被尸检证实。1985年Nellessen等[2]首次用超声证实了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ovale,PFO)处骑跨血栓。1994年Brogno等[3]不仅在PFO处发现骑跨血栓并于左、右心房内检测到血凝块,为反常栓塞提出了直接证据。因此,PFO有“脑的后门”之称,甚至有人提出“洞在心,病在脑”的理论。遗憾的是,临床上找到血栓的概率极低,大多数反常栓塞的诊断仍为推测性。因而PFO究竟是作为“无辜的旁观者”还是“参与者”成为争论的焦点。
出处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9年第6期301-302,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