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在问世以来的40余年间引起来自各方面的很大争议,从最初涉及"扬李抑杜"的种种学术观点的分歧,到后来围绕写作动机与全书主旨之众"说"纷纭,中间经历了学术评价尺度向非学术评价视角的重大转换,这一研究与评价角度的转变,反映了学术界对该书解读重点的明显变化,同时也反映了不少评论者对郭沫若学术与人生得失评价的某些片面认识。郭沫若学术研究的鲜明个性及其与时俱进的实用性价值取向,导致其得失褒贬与之密切相关。
出处
《郭沫若学刊》
2019年第2期5-12,共8页
Journal of Guo Moruo Stu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