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2年的“美貌门”事件使自白派诗人塞克斯顿以及作家相貌和作品审美之间的关系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纵观历史,摄影术的发明和普及拓深了原本基于文学署名的“作者”概念,使其在名流化和视觉化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的维度,这一效应在二战后呈现为“上镜之机”所指称的文化现象与个人化诗学的相辅相成。以塞克斯顿为典型,一方面,诗人肖像的摄制与传播充当了个人化诗歌美学的构成与延伸,并与诗歌内部对自我进行重塑的诉求形成合力;另一方面,“上镜之机”所包含的“自我反观”的前提,也为第一人称诗歌在主体自我叙事方面提出了挑战。
出处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7-232,共16页
Foreign Literature Review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安妮·塞克斯顿和美国战后隐私书写研究”(16CWW016)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