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科学传播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018年11月末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一经传岀,顿时引起国内外一片哗然,其涉及的技术、人伦、道德等诸议题短时间内在网络中引发了热烈讨论。在此事件中,部分媒体因科学素养缺失而出现了报道偏差,而科普类新媒体和异军突起的知识付费平台,却凭借其专业性成为科学传播的新渠道。
作者
方昕
机构地区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13,共2页
Youth Journalist
关键词
科学传播
婴儿
编辑
基因
科学素养
新媒体
国内外
知识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R318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55
同被引文献
2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2
1
王大鹏,贾鹤鹏,吴欧,钟琦.
网络自媒体时代的科学传播新动能——以“网红”科学家为例[J]
.新闻记者,2018,0(10):47-56.
被引量:24
2
徐静休,朱慧.
新媒体时代提升科普传播效果的对策与建议——以科普新媒体“科普中国”和“果壳网”为例[J]
.传媒,2018(18):54-57.
被引量:33
二级参考文献
9
1
贾鹤鹏,刘振华.
科研宣传与大众传媒的脱节——对中国科研机构传播体制的定量和定性分析[J]
.科普研究,2009,4(1):17-23.
被引量:30
2
刘华杰.
科学传播的三种模型与三个阶段[J]
.科普研究,2009,4(2):10-18.
被引量:180
3
李福鹏,姜萍.
科学传播中科学家缺席的原因探析——以“蕉癌”事件为例[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25(6):61-64.
被引量:19
4
李大光.
公众盛赞科学,科学家责备公众和媒体[J]
.科普研究,2009,4(6):10-20.
被引量:2
5
王姝,李大光.
科学家对自身参与科学传播活动看法的调查研究[J]
.科普研究,2010,5(3):68-73.
被引量:15
6
尹连根.
结构.再现.互动:微博的公共领域表征[J]
.新闻大学,2013(2):60-68.
被引量:34
7
秦枫.
新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分析[J]
.科普研究,2014,9(1):20-25.
被引量:15
8
贾鹤鹏,范敬群,彭光芒.
从公众参与科学视角看微博对科学传播的挑战[J]
.科普研究,2014,9(2):10-17.
被引量:27
9
金兼斌,江苏佳,陈安繁,沈阳.
新媒体平台上的科学传播效果: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研究[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2):107-119.
被引量:106
共引文献
55
1
赵广元.
无限学习计划:特点及科普实践启示[J]
.科普研究,2021,16(1):76-85.
2
张迪,童桐,施真.
新媒体环境下科学事件的解读特征与情绪表达——基于新浪微博“基因编辑婴儿”文本的框架研究[J]
.国际新闻界,2021(3):107-122.
被引量:10
3
刘兆庆,高天晓,齐昆鹏,王星.
新媒体环境下科学基金科学传播的现状及新时代发展策略研究[J]
.中国科学基金,2019,33(2):186-190.
被引量:2
4
廖婉如.
在科学传播中纪录创新的时代——央视科教频道编导陈东访谈[J]
.神州,2019,0(16):279-279.
5
冯白云.
科普类抖音账号的运营策略——以“科普中国”为例[J]
.青年记者,2019(26):100-101.
被引量:5
6
宫小飞,朴颖实,刘影.
公立医院应用微信公众号开展医学科普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医药导报,2020,17(2):189-192.
被引量:36
7
李霞,陈耕.
抖音与科普:社交媒体传播功能再探析[J]
.传媒,2020(2):49-52.
被引量:10
8
杨婧,金兼斌.
传播与解读的博弈:基于转基因科普文本的评论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1):143-152.
被引量:10
9
陈珂珂,高勘.
中国科协融合信息平台建设[J]
.科技导报,2020,38(2):50-58.
被引量:2
10
陈海琳,袁裕辉.
“移动互联网+ ”科普整合模式创新研究——以金融科技科普活动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5):146-151.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26
1
黄升民,杨雪睿.
碎片化:品牌传播与大众传媒新趋势[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5,27(6):6-12.
被引量:116
2
田松.
科学传播——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14(2):81-90.
被引量:80
3
李沁.
沉浸传播的形态特征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35(2):116-119.
被引量:90
4
秦枫.
新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分析[J]
.科普研究,2014,9(1):20-25.
被引量:15
5
唐绪军,黄楚新,刘瑞生.
移动化新媒体:微传播改变中国[J]
.中国报业,2014(13):36-39.
被引量:9
6
彭兰.
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J]
.新闻记者,2015(3):20-27.
被引量:1142
7
张永云,张生太.
社交媒体知识协作网络中的明星效应和经纪人效应——来自Wikipedia社交媒体的发现[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5(4):72-78.
被引量:4
8
郜书锴.
场景理论:开启移动传播的新思维[J]
.新闻界,2015(17):44-48.
被引量:89
9
蒋晓丽,梁旭艳.
场景:移动互联时代的新生力量——场景传播的符号学解读[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38(3):12-16.
被引量:104
10
喻国明,梁爽.
移动互联时代:场景的凸显及其价值分析[J]
.当代传播,2017(1):10-13.
被引量:165
引证文献
2
1
楚亚杰,胡佳丰,张林璇.
新兴知识经纪人与科学传播对话规则的建立[J]
.未来传播,2020,27(2):26-34.
被引量:1
2
尚媛媛,黄娈鸾,廖巧玲.
移动化阅读场景下科普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策略研究[J]
.新闻世界,2022(2):7-1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谢宇,贾鹤鹏,罗茜.
道义与报偿:中国科学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应急科普意向[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65-175.
被引量:7
2
王珏.
微信公众号运营模式及价值评估探讨[J]
.新闻研究导刊,2022,13(6):14-16.
被引量:3
1
王金芳,陈红燕,李越秀,叶娜,冯丽,王诗男,张玉梅.
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默认网络、凸显网络和中央执行网络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8,24(3):282-286.
被引量:1
2
吴星星.
用社交网络与逝者保持持续联结——基于3000条微博留言的内容分析[J]
.新闻论坛,2018,32(2):72-75.
被引量:3
3
冯慧娟.
童话情感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
.文教资料,2019(4):58-59.
被引量:1
4
朱礼仁,柏纪荣.
试谈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瓶颈及对策[J]
.学校管理,2018,0(6):16-18.
青年记者
2019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