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交往视域下的高校班集体建设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根据高校班集体形成与发展规律,在班集体建设中引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在师生群体间突出主体间性教育,建立以交流、对话、沟通、理解为特征的人际交互关系实践,建立交往式班集体沟通模式,进一步提升班集体建设的实效性,实现学生的个体性发展与独立人格养成。
作者 王亚晶
机构地区 湖州师范学院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55,共3页 The Party Building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School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18

  • 1衣俊卿.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J].哲学研究,1992(10):30-36. 被引量:56
  • 2[德]马丁·布伯.《论犹太教》,刘杰等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 被引量:2
  • 3[德]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被引量:43
  • 4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三联书店,1987.. 被引量:327
  • 5[德]马丁·布伯.《我与你》,陈维纲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40页. 被引量:4
  • 6万光侠.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江西社会科学,2000.4. 被引量:2
  • 7尤尔根·哈贝马斯,曹卫东译.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行为合理性与社会合理性[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86.87.90. 被引量:1
  • 8Emmanuel Levinas, "On Bulxr,"' in Peter Atterton, Matthew Ca- larco and Maurice Friednmn, Linas and Buber: Dialogue and difference, Pittsburgh, Duquesne University Press, 2004, p. 32. 被引量:1
  • 9Emmanuel Levinas, Outside the Subject, London, The Athlone Press, 1993, pp.43 -44,43. 被引量:1
  • 10Emmanuel Levinas, "Martin Buber and the Theory of Knowl- edge," In S. Hand( ed. ), The Levinas Reader, Oxford, Basil Black- well, 1989, p. 72. 被引量:1

共引文献27

同被引文献5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