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导致VCI的最常见原因,VCI起病隐匿,渐进发展,早期表现为执行和信息处理速度减慢,晚期可累及记忆、语言、视空间等多个认知领域,最终可能发展为痴呆[1-2]。CSVD导致的皮质下型VCI是最多见的VCI亚型,占VCI患病率的50%~70%,其病理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且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因此早期识别、诊断和干预尤为重要[3]。VCI的诊断需依赖于多领域的神经心理学评估以及影像检查,2013年国际CSVD影像共识把新发皮质下小梗死、血管源性腔隙、血管源性脑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脑微出血和脑萎缩作为CSV D的结构影像学标志物[4]。
出处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2期137-141,共5页
Chinese Journal of Stroke
基金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1300604)
上海市科委"创新行动计划"基础研究项目(17JC40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