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9

Research status of early brain injury after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临床上最具破坏性和难以治疗的神经疾病之一,尤其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尽管经过数十年的研究,我们对aSAH病理生理学的认识和动脉瘤破裂的处理(包括手术夹闭或血管内治疗)有所改善,但a SAH仍然是中国和世界范围内严重和显著的健康问题。aSAH后造成脑损伤的机制至今仍不清楚。传统上,在动脉瘤破裂后3~7天内出现的脑动脉痉挛被认为是脑损伤的最重要决定因素,所以大多数的体内研究都着重强调了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在aSAH后的病理生理学或形态学上变化的基本机制。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预防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并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这一发现最终将重点转向了早期脑损伤对aSAH患者预后的影响上。大量的证据表明,脑损伤从动脉瘤破裂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在患者的预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将从a SAH后脑损伤机制开始,回顾aSAH的研究历史,以及早期脑损伤的当前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
出处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34,共5页 Progress in Physiologic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60227) 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科大学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2017FE467(-208)) 昆明理工大学自然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KKSY201460102)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华.奥新"科技计划项目(2014BS009)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2

共引文献16

同被引文献201

引证文献19

二级引证文献7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