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取卵日男方精液处理前精子形态及前向运动精子比例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新鲜移植周期行IVF助孕的407例患者资料。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精液质量分析(第5版)》标准,按处理前正常精子形态(NSM)百分比及前向运动精子(PR)比例分为4组:弱畸精组(PR<32%且NSM<4%)、弱精组(PR<32%且NSM≥4%)、畸精组(PR≥32%且NSM<4%)、正常组(PR≥32%且NSM≥4%)。分别比较各组间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可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结果弱畸精组36例,弱精组35例,畸精组121例,正常组215例。弱畸精组与弱精组比较,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弱畸精组与畸精组比较,除正常受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弱畸精组与正常组比较,正常受精率、卵裂率、胚胎移植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优质胚胎率、可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弱精组与畸精组比较,除优质胚胎率外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弱精组与正常组比较,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畸精组与正常组比较,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及可用胚胎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IVF-ET助孕的患者,结合精子形态与前向运动精子比例能更好地预测其妊娠结局,而单纯分析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出处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3期1977-1979,共3页
Laboratory Medicine and Cli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