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汤普森看到了同一情节在不同故事形式之间因自由使用而导致的流动效果,故称情节为"母题";普罗普则看到了不同情节在同一故事形式之中因自由使用而导致的固定作用,故称情节为"功能"。尽管有时汤普森的母题和普罗普的功能(就内容来说)有相似之处,但前者是相对于不同故事的形式(类型)而言,而后者只是相对于同一故事的形式(形态)而言。无论汤普森和普罗普是否意识到,他们都从不同角度同时指向了故事情节(内容)的自由使用(形式);而李扬《中国民间故事形态研究》也就并非仅仅是使用中国材料证明并推进了普罗普故事学关于故事内容的形式理论(形态学)的认识论价值,更是接过了普罗普故事学并没有自觉阐明的"讲故事"本身之实践意志(任意)形式理论的道德意义。
出处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9-176,共8页
Studies of Ethnic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