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析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教育目的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理论中最根本的问题,是教育活动的起始点,教育目的决定着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为什么要培养人才、培养什么人才、如何培养人才都可从教育目的中找到答案,现存在着关于教育目的应以个人本位论还是社会本位论为主的激烈讨论,即在教育中优先考虑学生个人的需求还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文章通过对两者的主要思想的比较,发现应该将两者有机结合后融入教育目的,注重个人发展的同时也符合社会的需求,从而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作者
刘舒宁
机构地区
长沙理工大学
出处
《求知导刊》
2017年第6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教育活动
教育目的
本位论
分类号
G40-0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杨玲.
教育的本源目的:儿童幸福[J]
.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14,34(6):6-8.
被引量:3
2
潘向明,吕显智.
案例教学的教育价值取向——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融合[J]
.学术探索,2011(4):136-140.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荀子·王制》,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
被引量:145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学会生存[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编著.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被引量:1
3
《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02页.
被引量:1
4
《朱公文集》卷五十九.
被引量:1
5
杜威 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被引量:368
6
[加]大卫.杰弗里·史密斯(郭洋生译).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57.
被引量:3
7
张红.
实践知识主导的案例教学模式理论基础与教学价值研究[J]
.高等理科教育,2009(2):61-64.
被引量:3
8
肖丽芳.
生命教育——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融合[J]
.时代教育,2009(8):152-153.
被引量:2
9
扈中平.
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对立与历史统一[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87-94.
被引量:77
10
赵铮.
儒家伦理幸福观的现代教育意义[J]
.今日中国论坛,2013(10S):234-235.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0
1
蔡柏良.
教学型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学术探索,2012(7):183-185.
被引量:6
2
黄怡民.
案例教学法在《环境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J]
.三峡高教研究,2012(2):10-12.
3
张俊洪,陈铿,杨文萍.
论高等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的辩证关系[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35(5):29-32.
被引量:6
4
张俊洪,陈铿.
我国高等教育实行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相结合之教育目的观探论[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12):28-32.
5
付清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特质与范式[J]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6(2):19-22.
6
胡烨丹.
论教育价值观的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和谐融合[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4(7):15-17.
被引量:5
7
王兆璟,苏尧.
“在家上学”的教育逻辑与反思[J]
.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7(2):11-15.
被引量:2
8
万代红.
推进幸福观教育 创建幸福感校园[J]
.教学与管理,2018(11):4-5.
9
王琪.
个人本位视域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8(31):177-178.
10
邹浩,杨怡斐.
自媒体语境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嬗变、形塑与培育[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4):118-124.
被引量:4
1
鲁启荣.
浅谈教育目的价值取向[J]
.大观周刊,2013(8):160-160.
2
彭晶.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重构[J]
.铜仁学院学报,2015,17(1):186-189.
3
王春玲.
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之比较[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2):61-63.
被引量:3
4
王金文.
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关系[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6):123-125.
被引量:2
5
舒欣.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对教育目的的再思考[J]
.阿坝师专学报,1989(11):112-118.
6
牛其刚.
换个角度看教育目的及其价值取向[J]
.辽宁教育,2016(7):34-37.
7
舒盈,李舒宁.
浅析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关系[J]
.商,2014,0(43):288-288.
8
扈中平.
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对立与历史统一[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87-94.
被引量:77
9
黎军,宋亚峰.
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之再审视[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10):3-6.
被引量:16
10
彭瑾.
关于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的思考[J]
.北方文学(中),2012(6):181-182.
求知导刊
201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