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病例报告例1:男性,52岁。因发热、消瘦、盗汗两个月住院。胸片示两肺弥漫性栗粒影。体检无异常。血沉40mm/h,OT 试验[1∶2000](+)、血管紧张素转换酶(SACE)40u/ml,痰检抗酸杆菌(-)。抗结核治疗(INH、RF P、SM)两个月后体温正常,粟粒性阴影有所吸收。纤支镜肺活检病理报告:上皮细胞样肉芽肿,无干酪样坏死,遂诊断为“肺结节病”。继续抗结核治疗4个月后,胸片上粟粒影基本吸收。随访两年未复发。最后诊断粟粒性肺结核。例2:女性,42岁。双侧膝关节痛年余,低热6个月,无咳嗽咳痰。体温37.5,双侧膝关节轻度压痛,无红肿,无皮下结节,OT 试验[1∶2000](-)。
出处
《临床误诊误治》
1991年第4期15-17,共3页
Clinical Misdiagnosis & Misthera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