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评萧军萧红的两部小说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我国东北沦为殖民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各抗日队伍经过整编,组成东北抗日联军。
作者
丛瑞华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67-269,共3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关键词
《八月的乡村》
《生死场》
萧军
萧红
小说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
1
李春燕.
艰难的心路历程——东北沦陷时期作家心态研究[J]
.社会科学战线,2002(3):108-117.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徐学华.
东北沦陷时期萧红萧军文学作品的特色[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6):90-9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肖海凤.
地域文化影响下的萧军小说创作[J]
.作家,2015,0(12X):28-29.
1
韩松.
青岛文坛往事:他们在岛屿写作[J]
.商周刊,2017,0(1):66-67.
2
孙宝禄.
红旗飘扬在黑土地上──评《八月的乡村》[J]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17(1):34-36.
3
王富仁.
三十年代左翼文学·东北作家群·端木蕻良[之四][J]
.文艺争鸣,2003(4):26-30.
被引量:8
4
徐学华.
东北沦陷时期萧红萧军文学作品的特色[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6):90-91.
被引量:1
5
翟悦圻.
抗日救亡时代精神下:《生死场》与《八月的乡村》的比较分析[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197-198.
6
张杰.
美国汉学中以葛浩文为代表的萧红及东北作家群研究[J]
.新文学史料,2009(2):165-171.
被引量:6
7
徐敏.
李健吾与创作主体中心论的理论问题[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33(3):48-52.
被引量:2
8
金宏宇,彭树涛.
《八月的乡村》:版本与修改[J]
.鲁迅研究月刊,2003(12):54-58.
被引量:2
9
秋石.
《八月的乡村》诞生记[J]
.当代,2015,0(5):209-221.
10
肖海凤.
萧军性格及其影响下的小说创作[J]
.社会科学战线,2010(11):274-275.
社会科学战线
200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