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一氧化碳对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称为生产性有毒因素。化学性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氰化物、硫化氢)是生产性有毒因素之一。因此,为了减少有毒因素对人体的危害,我们用微循环检查仪对化肥厂的职工做了甲襞微循环检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
孙纯敏
李前铎
机构地区
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
出处
《中国微循环》
1994年第3期169-170,共2页
Journal of Chinese Microcirculation
关键词
微循环
氧化碳
碳氧血红蛋白
微血管形态
人体健康
微血流流态
窒息性气体
生产性
异常率
毛细血管通透性
分类号
R3 [医药卫生—基础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1
张素荣,王佳坤.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神经症临床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1995(03).
被引量:1
2
侯树信.
量子血疗抢救急性一氧化碳中毒16例疗效观察[J]
.中国微循环,1995(4):232-232.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王宝娃,董晓青,于小玲,荣先国.
小白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时的微循环改变[J]
.滨州医学院学报,1997,20(4):321-32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潘树义,潘晓雯,张禹,孟祥恩,吕艳,张齐,杨晨,李铭鑫,张良,连士杰,王圣元.
一氧化碳中毒和迟发性神经损害研究现状及对策[J]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9,16(6):377-381.
被引量:2
1
孙纯敏,李前铎.
有机磷对微循环的影响[J]
.中国微循环,1994(4):227-228.
2
丁玉仙.
吸烟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
.阴山学刊,1999,12(6):73-74.
被引量:1
3
刘芳,张跃新,鲁小擘,丁剑冰.
HLA、细胞因子与丙型肝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2,7(6):473-475.
4
王配配,陈亚红.
呼吸系统中的内源性硫化氢[J]
.国际呼吸杂志,2008,28(4):246-249.
被引量:3
5
杜吉佩,单明亚,郑煜.
硫化氢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J]
.医学综述,2011,17(4):481-484.
被引量:1
6
燕启江.
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在长时程增强(LTP)中的作用——可能是一种逆行信使的作用[J]
.广东解剖学通报,1995,17(2):102-106.
7
颜瑞巧,周师洁,江洪涛,吴萍,孙红斌,李卫东.
生产性制备多克隆抗体诱发载体选择家兔的可行性研究[J]
.科技广场,2012(12):214-216.
8
颜胜宇,李昌崇,卢荷莲,叶乐平,李少波.
哮喘大鼠的肺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及意义[J]
.温州医学院学报,2005,35(2):117-120.
被引量:2
9
赵玉金,范双民,杨攀,倪兵.
血红素加氧酶和一氧化碳在维持CD4^+CD25^+调节性T细胞介导的外周耐受中的作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2):154-157.
10
王美凤.
溺粪患者的护理体会[J]
.社区医学杂志,2008,6(20):27-28.
被引量:4
中国微循环
199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