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略论俄罗斯文学中的怜悯主题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如一些思想家所指出的,感伤品质是俄罗斯民族心理和性格的一个本质特征。富于同情心、对不幸的人乃至罪犯充满怜悯和爱也正是他们接受基督教的心理基础,因此可以说怜悯是形成以东正教精神为核心的俄罗斯文化的一个内在始因,是它的一种内在心理机制。赫克认为:"怜悯是俄国人虔敬的真正表现"。
作者
刘锟
机构地区
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研究基地
出处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05年第1期340-345,共6页
Cultural Studies and Literary Theory
关键词
俄罗斯文学
内在心理
陀思妥耶夫斯基
俄罗斯文化
安德列耶夫
民族心理
赫克
科夫
彼得洛维奇
基督教精神
分类号
I51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俄)费·陀思妥耶夫斯基著,臧仲伦译..群魔[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882.
2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徐立译..罪与罚 下[M].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630.
3
(苏)赫克(JuliusF.Hecker)著,高骅,杨缤.俄国革命前后的宗教[M]学林出版社,1999.
被引量:2
4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耿济之.卡拉马佐夫兄弟[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2
1
冯磊.
情感与司法的双重变奏——以《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证人作证场景为材料[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09,0(6):94-96.
2
王敬艳.
19世纪俄罗斯文学崛起原因探微[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0(1):65-67.
同被引文献
4
1
聂珍钊.
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J]
.外国文学研究,2005,27(1):8-11.
被引量:206
2
傅星寰.
从“摇摆”到“回归”——《静静的顿河》伦理审美意识形态辨析[J]
.外国文学研究,2006,28(2):65-69.
被引量:2
3
夏益群.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儿童书写”论[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94-98.
被引量:1
4
田俊武.
文学伦理学批评在中国[J]
.外国文学研究,2011,33(6):24-31.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1
1
夏益群.
肖洛霍夫小说的儿童叙事伦理论析[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6):79-83.
1
编者的话[J]
.诗探索,2012(2):1-1.
2
李书磊.
《红楼》的景语[J]
.文学自由谈,1991,0(3):80-82.
3
高欣.
一样的称谓,不一样的女人——潘金莲与田小娥形象对比[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6(3):91-93.
4
李会.
巴金《家》中鸣凤的悲剧艺术[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95-96.
被引量:1
5
吴中胜.
陈与义南渡期内在心理探析[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1994,25(4):45-47.
6
徐花.
童年重临于心头——林海音小说创作中的童年情结[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5(1):13-17.
被引量:1
7
郭文婷.
论萧红小说中的童年母题[J]
.青年文学家,2013,0(32):31-31.
8
黄毓璜.
小说的世界建构及其叙事伦理——就《赤脚医生万泉和》而说[J]
.太湖,2008,0(4):59-61.
9
杭慧.
论萧乾小说的儿童视角[J]
.长春大学学报,2007,17(11):50-53.
10
杜争艳.
浅论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花的象征意义[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29(1):20-21.
被引量:3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