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信任与双重关系: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中的专业界限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信任,是建立关系的基础。英迪拉·甘地曾言:"你无法与一个紧握拳头的人握手"。但是,在中、西方不同的价值体系中,信任的建立有着不同的内在逻辑。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社会结构的组织方式不同于西方社会。笼罩四野的幕布似的制度信任,在传统的、乡土的中国社会中是非常稀疏的。由于社会力量对社会事务的参与度不高,对于作为一种专业的社会工作而言,必然面临接受度相对较低的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当社会工作者试图通过取得信任与当事人建立专业关系时,势必会遇到不同于西方社会交往情境中的限制。在中国的社会交往中,人们更加信任与自己熟络和亲近的人。作为一种专业,其从业者在开展工作的最初阶段就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在如何理解和处置社会工作者与当事人之间的专业关系这个问题上,西方的社会工作伦理研究者和社会工作者,多数倾向于"纯化"这种关系,其目的是保护当事人的利益不会受到侵害、剥削或遭受潜在的风险,并使社会工作者不至于限入由此造成的伦理困境。但是,这种"纯化"的方式是否适合中国呢?本文对中国本土情境中的社会工作者与当事人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探索了社会工作者为何应主动超越专业界限来与当事人建立信任并开展工作;这样做的效益和风险是什么和应如何进行风险控制三个问题。
作者 王婕妤
机构地区 长春财经学院
出处 《电子制作》 2015年第1Z期217-,共1页 Practical Electronic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共引文献7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