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外交与五四运动
出处
《中共党史资料》
2009年第4期145-153,共9页
CCP History Material
参考文献7
-
1李大钊著..李大钊文集 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682.
-
2[美]谢勒(Schaller,M·) 著,徐泽荣 译.二十世纪的美国与中国[M]. 三联书店, 1985 被引量:1
-
3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被引量:11
-
4任建树,张铨著..五卅运动简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269.
-
5王立诚著..中国近代外交制度史[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324.
-
6刘永明著..国民党人与五四运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396.
-
7崔志海.梁启超与五四运动[J].近代史研究,1997(1):192-208.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23
-
1林增平.革命派、改良派的离合与清末民初政局[J].历史研究,1986(3):76-89. 被引量:8
-
2孙宏云.再析民初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9(1):82-88. 被引量:4
-
3魏万磊.民国思想史研究中的《再生》与“再生派”[J].重庆社会科学,2008(8):68-77. 被引量:7
-
4罗志田.近代中国社会权势的转移:知识分子的边缘化与边缘知识分子的兴起[J].开放时代,1999(4):5-26. 被引量:85
-
5史文,王湘军.近三年来五四运动史研究述评[J].北京党史,1999,0(3):10-13.
-
6王艳勤.晚清中国民权话语的形成[J].江苏社会科学,2014(6):225-233. 被引量:3
-
7郑跃涛,魏颖.试述研究系与北洋政府的外交委员会(1918—1919)[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0(3):108-112. 被引量:1
-
8许冠亭.关于“国民外交协会”的三件档案形成时间考[J].民国档案,2006(1):137-139. 被引量:2
-
9谢晓鹏.五四运动与北洋政府的废约外交[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2(6):162-167. 被引量:2
-
10贾旭东.范式的转移与意义边界的开放——梁启超五四前后文化思想研究80年[J].巢湖学院学报,2010,12(4):116-121.
-
1贺新城,韩永利,蔡仁照.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J].军事历史,2015(4):1-9. 被引量:1
-
2刘振修.袁世凯称帝时期报纸奇闻[J].文史天地,2009(12):32-34.
-
3王德承.中间势力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早的倡导者[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95,18(3):65-68.
-
4气壮山河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J].纵横,2000(8):33-35.
-
5贾连汉.重温杰作 缅怀先贤——介绍王拱璧《东游挥汗录》[J].河南图书馆学刊,1986,6(3):8-9.
-
6张振朝.红军长征与举国一致的民族团结[J].邢台师范高专学报,1996(2):51-57.
-
7陆军.谢晋元:“八百壮士守四行”之抗日英雄[J].中国档案,2017(3):80-81.
-
8穆子.“听不到”缘于“听不进”[J].中华魂,2014(3):29-29.
-
9郑德平.抗日战争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人民战争[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5(5):31-35. 被引量:1
-
10陈东.“五四”时期的李大钊[J].闽江学院学报,1994,15(1):77-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