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巴赞电影理论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被引量:
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以"纪实性"为核心的巴赞电影理论,在80年代初进入中国,对中国电影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改变了中国电影的结构模式;二、改变了中国观众的观影模式;三、影响了中国电影研究者的思维方式;四、刷新了中国电影的真实观,使电影重新坚守了自由、民主、人道主义的价值立场。巴赞的纪实美学加速了中国电影追寻现代意识和世界品质的进程。
作者
申燕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X期27-30,共4页
关键词
巴赞电影理论
电影结构
观影模式
真实观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70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6
1
钱庆国.
新中国抗战题材电影故事片形态演变[J]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2(4):12-19.
被引量:5
2
姚晓濛.
阐释巴赞[J]
.当代电影,1989(5):6-13.
被引量:14
3
李陀.
“看不见的手”——谈电影批评与深层文化心理[J]
.当代电影,1988(4):32-42.
被引量:5
4
钟大丰.
中国电影理论面临的困境[J]
.当代电影,1988(2):48-50.
被引量:3
5
远婴.
电影的自觉——新时期电影创作回顾[J]
.当代电影,1986(6):15-22.
被引量:5
6
陈旭光著..当代中国影视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33.
共引文献
27
1
陈育新.
解构:电影与理论[J]
.当代电影,1990(5):6-16.
被引量:1
2
张步中.
分裂的文本 矛盾的心态——新时期第四代导演创作论[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3):75-80.
被引量:2
3
胡克.
中国电影真实观念与巴赞影响[J]
.当代电影,2008(4):6-12.
被引量:19
4
盘剑,蒋烨琛.
《当代电影》杂志与当代中国电影的发展[J]
.当代电影,2008(11):70-75.
5
马坤.
早期抗战题材影片民族性的体现[J]
.文学教育,2009(4):140-141.
6
陈晓云.
理论引进与批评实践——20世纪80年代的《当代电影》[J]
.当代电影,2009(7):30-33.
7
李斌,曹燕宁.
比较电影学视野下鸳鸯蝴蝶派文人的电影传播——以中国与日本电影比较为例[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4):60-67.
被引量:3
8
周雯.
纪实美学研究综述[J]
.电影评介,2012(19):73-74.
被引量:2
9
徐辉,王昕.
中国大陆的法国电影研究(1949年至今)[J]
.当代电影,2014(6):130-133.
被引量:1
10
周小玲.
80年代现实主义电影的现代化改造[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2(4):142-147.
同被引文献
70
1
常江.
从本质真实到体验真实:论数字时代纪实文化的流变[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2(2):113-117.
被引量:25
2
电影美学问题的探讨——电影美学讨论会综述[J]
.文艺研究,1980(6):5-17.
被引量:7
3
郑雪来.
对现代电影美学思潮的几点看法[J]
.文艺研究,1981(4):53-63.
被引量:17
4
谭德晶.
意境新论[J]
.文艺研究,1993(6):44-50.
被引量:7
5
邵牧君.
电影理论历史概观[J]
.文艺研究,1984(5):83-93.
被引量:6
6
罗慧生.
“总体现实主义”剖析——关于巴赞的电影美学思想[J]
.文艺研究,1984(1):47-55.
被引量:10
7
罗慧生.
纪实性电影美学的基本特征[J]
.文艺研究,1984(4):123-133.
被引量:13
8
诺埃尔.卡洛尔,张东林.
巴赞在电影理论中的地位(上)[J]
.电影艺术,1992(5):83-92.
被引量:10
9
沈芸.
谈“电影与现实的关系”[J]
.电影艺术,1989(8):27-29.
被引量:1
10
戴锦华.
斜塔:重读第四代[J]
.电影艺术,1989(4):3-8.
被引量:46
引证文献
8
1
李铭韬,田雨萌.
意境一种:诗化小说的影像习得[J]
.电影新作,2020(5):156-160.
被引量:1
2
蒋尧尧.
新时期中国电影纪实美学研究述评[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2(4):148-153.
被引量:2
3
陈涛.
从巴赞理论的翻译看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电影观念的转变——以伊文·佐哈的多元系统论为视角[J]
.文化艺术研究,2015,8(4):89-96.
被引量:2
4
朱文艳.
浅析电影《亲爱的》纪实美学特征[J]
.戏剧之家,2016(2):104-105.
被引量:1
5
李良卿.
数字时代巴赞纪实美学的发展[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6):141-143.
被引量:2
6
安爽.
20世纪80年代前期西方现实主义电影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以郑雪来和邵牧君的论争为中心[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2(9):88-99.
被引量:2
7
范景达.
抖音短视频纪实主义美学特征探析[J]
.西部广播电视,2022,43(24):1-3.
8
邱月,任婉萩.
时间感知中的影像传播——1978年以来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长镜头[J]
.文艺争鸣,2024(10):167-171.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叶燕琪.
电影《亲爱的》:血缘伦理与自然伦理冲突中的艰难调适[J]
.东南传播,2017(6):25-26.
2
殷蕾.
纪实美学视域下的《我不是药神》[J]
.电影文学,2018(19):93-94.
3
赵莹.
浅谈电影艺术中纪实美学与戏剧化的辩证关系[J]
.传播力研究,2019,3(35):87-87.
4
郭晓宇.
叙事学视角下电影艺术的现实关怀[J]
.青年文学家,2020,0(12):141-141.
5
李惠敏,冯菊香(指导).
助力乡村文化自信:涉农纪录片的当代价值研究——以《记住乡愁》为例[J]
.东南传播,2020(6):35-37.
被引量:41
6
李巍.
对近年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日常生活批判[J]
.电影文学,2021(24):11-18.
7
安爽.
20世纪80年代前期西方现实主义电影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以郑雪来和邵牧君的论争为中心[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2(9):88-99.
被引量:2
8
李立.
从共通性到变异性:跨门类比较视野下真实观念探析[J]
.未来传播,2023,30(5):106-113.
9
骆平.
文学改编电影的三种核心观念[J]
.电影艺术,2023(6):43-50.
被引量:5
10
任华龙,罗莹.
镜语、诗意、人生:从传统审美文化视角看《掬水月在手》[J]
.四川戏剧,2024(1):95-99.
1
常品.
浅析巴赞电影理论的译介与意义[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5(3):80-82.
2
刘云舟.
巴赞电影理论哲学观[J]
.当代电影,2000(3):71-75.
被引量:6
3
封燕.
巴赞电影理论对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影响探究[J]
.电影文学,2012(11):20-21.
4
孙振涛.
“后蒙太奇”时代的电影语言[J]
.理论与创作,2010(1):91-94.
被引量:7
5
王琛琛.
巴赞电影理论对中国第四代导演电影的影响 ——以《野山》为例[J]
.北方文学(下),2016,0(5):245-246.
被引量:1
6
金宜鸿,金虎.
巴赞电影理论初探(上)[J]
.电影文学,2007(23):28-30.
被引量:1
7
张江艺.
性感高贵的三段式——电影《低俗小说》重温[J]
.电影,2005(3):77-79.
8
徐竟涵.
“真实”与“救赎”——王超电影现实主义的精神脉络[J]
.当代电影,2011(9):119-123.
被引量:2
9
胡克.
中国电影真实观念与巴赞影响[J]
.当代电影,2008(4):6-12.
被引量:19
10
姚汝勇.
论电影结构的“松散”[J]
.作家,2008,0(10):250-250.
文艺争鸣
2010年 第6X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