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工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一项关键性人才战略需求,也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该文分析了卓越工程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当前本科院校工科教育体系为依托,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保证措施等多方面探讨了新形势下如何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性工程技术人才。
作者
唐云凯
李延香
辛强伟
机构地区
咸阳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
出处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第8X期97-98,共2页
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培养方式
教育改革
校企合作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44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辛钧.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思考与对策[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111-115.
被引量:18
2
叶树江,吴彪,李丹.
论“卓越计划”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9(4):110-112.
被引量:128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G]//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会议手册,2010.
被引量: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EB/OL].(2010-05-03)[2011-02-13].http://baike.baidu.com/view/3810178.htm.
被引量:6
3
中国工程院.人才创造未来创新引领世界-关于工程科技人才的调查报告[N].光明日报,2010-06-10(07).
被引量:7
4
杨晨光,张宝敏.卓越工程师培养路在何方[N].中国教育报,2010-10-30(02).
被引量:3
5
王迎军.走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N].光明日报,2012-01-04(16).
被引量:1
6
李茂国.
中国工程教育全球战略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6(6):1-12.
被引量:82
7
白新欢.
教师评价的导向及其对教学改革的影响[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83-87.
被引量:9
8
王贵成,张明雷.
“卓越工程师教育”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J]
.煤炭高等教育,2010,28(3):91-93.
被引量:56
9
张安富,刘兴凤.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8(4):56-59.
被引量:354
10
李继怀,王力军.
工程教育的理性回归与卓越工程师培养[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9(3):140-142.
被引量:111
共引文献
144
1
雷鑑铭,邹雪城,邹志革.
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构建——以武汉国际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卓越工程师培养为例[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0(S01):291-293.
2
胡科,段世飞,高东燕.
工程能力视角下工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68(1):79-85.
被引量:6
3
王欣,田雨波,李锋,彭曦,宋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初探[J]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58(S2):38-40.
被引量:14
4
廖桂兵,刘建,王锐昌,王宇,张晓君.
冶炼机械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中国冶金教育,2013,18(S1):43-44.
被引量:2
5
李爱琴,肖云峰.
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分析[J]
.中国电力教育,2011(8):23-23.
被引量:16
6
赵玲,宋兴蕾.
园林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职业技术,2011(7):35-35.
被引量:1
7
郭庆军,赵敏.
执业资格体系下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价值工程,2012,31(2):200-201.
被引量:7
8
焦明连,周立.
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J]
.测绘通报,2012(1):102-104.
被引量:68
9
徐庆华,夏萍.
探究创新工程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11,27(6):67-70.
被引量:6
10
顾嘉,张航,唐永升.
构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保障体系[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2):59-63.
被引量:27
同被引文献
8
1
林健.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8(4):21-29.
被引量:609
2
林健.
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 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
.中国高等教育,2011(6):19-21.
被引量:250
3
辛钧.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思考与对策[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111-115.
被引量:18
4
张晓报.
我国“985工程”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践与反思——基于课程的考察[J]
.高校教育管理,2013,7(6):24-30.
被引量:16
5
朱泓,李志义,刘志军.
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1(6):68-71.
被引量:79
6
汤劲松,陈瑞英,熊保林,丁军霞.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J]
.教学研究,2013,36(6):106-109.
被引量:6
7
汪洋,滕秀秀.
“卓越工程师计划”背景下土木工程学科国际化课程教育体系与评价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2014,23(6):11-15.
被引量:8
8
汤可宗,李慧颖,柳炳祥,肖绚,王华.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7B):41-4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陆有忠.
转型新时期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J]
.教师,2019(32):117-118.
1
郑芳.
论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
.经济视野,2017,0(11):80-80.
2
张秋怀.
基于企业需求探究中职电气类教学改革[J]
.考试周刊,2017,0(78):29-30.
3
李沐天.
礼仪教育对高中生的积极作用[J]
.中国高新区,2017,0(22):247-247.
被引量:1
4
咸安.
某高校学前教育毕业生专业素养调查[J]
.科普童话(新课堂),2017,0(39):92-93.
5
曹燕华.
依托“绘画记事本”提高中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J]
.科普童话(新课堂),2017,0(44):115-115.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 第8X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