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老挝的行政区划演化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老挝位于东南亚大陆腹地,是一个内陆国家,面积236,800平方公里,人口354万。公元十四世纪以前,今日老挝境内,尚无一个统一的全国性政权。1353年,昭法昂经过多年征战,用武力强迫虎潘(华潘、桑怒)、芒芬(川圹)、万象、占巴塞等地领主向自己称臣,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澜沧王国,国都川铜(今琅勃拉邦)。1357年,昭法昂在王国内设置了六个“垦孟”(Khe-
作者
蔡文枞
出处
《东南亚南亚研究》
1987年第1期10-12,共3页
Southeast Asia & South Asian Studies
关键词
大陆腹地
内陆国家
琅勃拉邦
昭法
澜沧
十二个
沙湾拿吉
东兴
巴色
下寮
分类号
F1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9
同被引文献
69
1
吕文卢,莫俊卿.
法属时期岱、侬、泰族社会制度初探[J]
.世界民族,1984(3):60-65.
被引量:2
2
马曜,缪鸾和,张寒光.
傣族封建领主制与周秦社会的比较研究[J]
.思想战线,1980,6(1):57-63.
被引量:1
3
张公瑾,陈久金.
傣历中的干支及其与汉历的关系[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7,4(4):50-55.
被引量:11
4
CPAM, Chekiang Province and Chekiang Provincial Museum.
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J]
.考古学报,1978(1):39-94.
被引量:277
5
范宏贵.
泰族起源与迁徙再探[J]
.东南亚研究,1991(3):71-76.
被引量:7
6
刘乃和.
中国历史上的纪年(上)[J]
.文献,1983(3):234-255.
被引量:6
7
潘其旭.
从地名比较看壮族与泰族由同源走向异流——壮族文化语言学研究系列论文之二[J]
.广西民族研究,2001(1):38-50.
被引量:18
8
何平.
湄公河名称的含义及其所反映的民族历史变迁[J]
.云南社会科学,2005(5):87-90.
被引量:4
9
黄兴球.
中老跨境民族的区分及其跨境特征论[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3):85-88.
被引量:12
10
格兹洛娃.《英国征服前夕缅甸社会关系史片断(关于缪纪土地所有制)》,参见黄祖文,朱钦源编译.《缅甸史译丛》.新加坡:新加坡南洋学会,1984年,第48页.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何平.
泰语民族的迁徙与现代傣、老、泰、掸诸民族的形成[J]
.广西民族研究,2005(2):134-143.
被引量:16
2
黄兴球.
老挝、泰国跨境民族形成模式及跨境特征[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2):75-81.
被引量:8
3
谢远章.
泰—傣古文化的华夏影响及其意义[J]
.东南亚南亚研究,1989(1):16-28.
被引量:15
4
黄兴球.
“勐”论[J]
.广西民族研究,2009(4):154-15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9
1
贺圣达.
泰傣民族历史文化发展和面临的挑战:一个宏观比较[J]
.思想战线,2005,31(2):1-4.
被引量:1
2
刘稚.
傣泰民族多元复合的民族文化特征与民族形成[J]
.云南社会科学,2005(3):88-91.
被引量:3
3
何平.
泰国历史上的封建制度及其特点[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4):60-64.
被引量:1
4
王文光,周芳.
掸傣民族源流问题述论[J]
.广西民族研究,2006(3):119-124.
被引量:6
5
何平.
傣泰民族起源再探[J]
.民族研究,2006(5):85-93.
被引量:15
6
何平.
泰国历史上的封建制与奴隶制[J]
.东南亚研究,2007(3):82-86.
被引量:1
7
吴圣杨.
八百媳妇遗风余韵——语言民族学视角的泰国女权文化探幽[J]
.南洋问题研究,2007(2):67-74.
被引量:5
8
戴庆厦,乔翔,邓凤民.
论跨境语言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3):24-27.
被引量:24
9
许红艳.
泰国泰语民族的起源与变迁[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9,28(5):89-94.
被引量:5
10
许红艳.
泰国泰语民族的起源与变迁[J]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8(4):16-20.
1
谢志鹏.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经济合作蓝图[J]
.南洋问题研究,1996(4):68-73.
2
吴安臣,李智红.
澜沧江上寻二桥[J]
.西部(新文学)(上),2006(11):76-77.
3
侯贺良,橄榄.
琅勃拉邦 湄公河畔的诱惑[J]
.走向世界,2011(16):80-85.
4
中老铁路全线开工仪式在老挝举行[J]
.广西经济,2016,35(12):7-7.
5
老挝占巴塞 探寻湄公河秘境之地[J]
.风景名胜,2011(11):148-149.
6
董菊芬.
砥砺前行的历史[J]
.今日民族,2013(3):54-55.
7
同心同德谋发展 澜沧江源谱新篇——杂多县经济社会发展素描[J]
.青海人大,2008(3):31-31.
8
卫彦雄.
老挝古都琅勃拉邦[J]
.东南亚纵横,2000(4):37-37.
9
琅勃拉邦:湄公河畔的佛邦[J]
.现代阅读,2013(11):43-43.
10
康力.
云龙:梦想与希望开始的地方[J]
.中国审计,2004(24):68-69.
东南亚南亚研究
198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