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48
-
1刘燕.旅游业的发展对丽江古城社会文化的影响[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17(z1):29-32. 被引量:21
-
2郭大烈,郭净,杨福泉.重建古城丽江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J].民族艺术,1997(2):5-12. 被引量:1
-
3张波.论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以云南丽江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4):68-71. 被引量:25
-
4木基元.共同关注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2004年首届丽江“世界遗产论坛”综述[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5):108-110. 被引量:2
-
5宋才发.丽江古城的文化景观及法律保护[J].中国民族,2005(3):55-58. 被引量:3
-
6王健.广州旧城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共生[J].规划师,2005,21(5):119-120. 被引量:13
-
7王睿.玉龙山下有桃源——浅析丽江大研古城的空间意匠[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5(A01):286-290. 被引量:5
-
8王琪,魏宏杨,钟纪刚.保留传统建筑“内涵信息”——以“丽江现象”为例谈传统建筑的保护与更新[J].小城镇建设,2005,23(9):52-53. 被引量:2
-
9于洪.丽江古城旅游资源持续开发之我见[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4):58-61. 被引量:6
-
10宗晓莲.旅游地空间商品化的形式与影响研究——以云南省丽江古城为例[J].旅游学刊,2005,20(4):30-36. 被引量:70
二级引证文献36
-
1董方圆,李国旗,王磊,蒋齐.基于遥感技术的古城建筑风格保护性监测[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35(S2):378-381. 被引量:4
-
2李超.丽江模式发展浅析[J].经济视野,2013(20).
-
3姚海燕,万强.以丽江为例探索历史遗产古城和小商品经济的协调发展[J].现代城市研究,2008,23(5):46-52.
-
4谭威,彭湘.凤凰古城自助旅游服务体系的空间形态研究[J].科技信息,2008(18):309-310. 被引量:2
-
5鲍蕊.关于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48-50. 被引量:6
-
6赵小芸.国内外旅游小城镇研究综述[J].上海经济研究,2009,21(8):114-119. 被引量:32
-
7郝晋,钟建科.深圳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热带地理,2009,29(6):588-593.
-
8孙庆珍.河南古村镇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管理工程师,2010,15(1):42-45. 被引量:2
-
9孙庆珍,李锐.河南省古城镇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0,25(5):88-92. 被引量:2
-
10付业勤,戴泽伟.基于文献计量的海南省旅游研究述评[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02-109.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