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6-71,共6页
Studie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参考文献8
-
1姜波克等著..人民币自由兑换和资本管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326.
-
2姜波克等著..开放经济下的政策搭配[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243.
-
3姚枝仲,张亚斌.中国资本项目的变化及其宏观影响[J].世界经济,2001,24(8):21-30. 被引量:39
-
4宋文兵.中国的资本外逃问题研究:1987—1997[J].经济研究,1999,34(5):39-48. 被引量:195
-
5李晓峰.中国资本外逃的理论与现实[J].管理世界,2000,16(4):123-133. 被引量:60
-
6任惠.中国资本外逃的规模测算和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2001,36(11):69-75. 被引量:72
-
7孙婉洁,臧旭恒.试析外资流入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J].经济研究,1995,30(9):60-66. 被引量:28
-
8Yoonbai Kim, 2000, Causes of Capital Flow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 Vol. 19 No. 235 -253.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17
-
1孙明春.论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J].经济研究,1994,29(8):52-56. 被引量:9
-
2李晓西.转轨过程中的结构性通货膨胀[J].经济研究,1994,29(10):28-32. 被引量:24
-
3李扬.国际资本流动与我国宏观经济稳定[J].经济研究,1995,30(6):12-20. 被引量:19
-
4王军.中国资本流出的总量和结构分析[J].改革,1996(5):91-102. 被引量:24
-
5王军.外贸公司争相破产有“鬼”[J].改革,1996,(3). 被引量:4
-
6爱德华S.肖(Edward S.Shaw0.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中译本)[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被引量:1
-
7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外汇管理年报1999[M].,1999.. 被引量:1
-
8克劳威.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理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0.. 被引量:1
-
9-.联合国贸发会议.1998世界投资报告:趋势和决定因素[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被引量:1
-
10赵忆宁.如何看待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J].瞭望,1995(18):10-11. 被引量:1
共引文献304
-
1杨金文.逆全球化形势下我国国际收支变化[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1(4):209-210.
-
2任惠.中国资本外逃的规模测算和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2001,36(11):69-75. 被引量:72
-
3陈珍.中国的资本外逃、外国直接投资与政策优惠[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4(3):15-17. 被引量:1
-
4王国松.财政稳定与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3,5(5):40-46. 被引量:2
-
5贺映辉.试析中国资本外逃[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9(1):65-68.
-
6叶鹏举.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政策效果浅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2(S1):260-262.
-
7黄益平,王勋.中国资本项目管制有效性分析[J].金融发展评论,2010(6):107-134. 被引量:12
-
8万洁平.对中国资本外逃的分析思考[J].经济与管理,1999,13(5):51-53.
-
9吴海英,徐奇渊.中国出口真实规模的估计[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6(6):34-39. 被引量:6
-
10袁志刚,何樟勇.以新的视角审视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4,39(7):38-47. 被引量:24
同被引文献108
-
1胡颖尧.自由兑换后货币替代的短期影响[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8(6):42-45. 被引量:1
-
2颜剑英.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资本流动与中国金融安全[J].学术论坛,2004,27(4):78-82. 被引量:7
-
3汪洋.中国的资本流动:1982~2002[J].管理世界,2004,20(7):43-52. 被引量:61
-
4伞锋,祝宝良.近期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波动以及对我国的影响[J].中国物价,2004(9):26-31. 被引量:9
-
5陆学佳.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证分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4(5):3-8. 被引量:3
-
6刘文翠.固定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J].理论与改革,2001(5):54-55. 被引量:5
-
7胡援成.资本流动及资本控制的有效性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5(1):90-95. 被引量:3
-
8曹阳,王波.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变动和内部经济稳定性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5(2):50-55. 被引量:4
-
9卜亚.货币替代——中国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中的考验与政策选择[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22(3):55-62. 被引量:10
-
10刘敏,张燕丽,杨延斌.PPI与CPI关系探析[J].统计研究,2005,22(2):24-28. 被引量:66
引证文献17
-
1郭彩霞.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其改革取向分析[J].前沿,2004(12):70-73. 被引量:3
-
2黄薇.加快制度创新 抑制资本外逃[J].新疆财经,2004(6):29-32. 被引量:3
-
3李莹.中国的DD-AA模型和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实证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3,24(3):7-13.
-
4杨夏,陈彦.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的货币政策效应[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2):5-8. 被引量:1
-
5刘力臻,王益明.人民币国际化下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J].税务与经济,2005(4):1-6. 被引量:13
-
6鲁春义.国际资本流入对中国货币体系的冲击[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1):66-71. 被引量:8
-
7杨蓉.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7,20(1):46-50. 被引量:7
-
8乔海曙,邓婷.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形成机理与中国样本[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9(2):112-118. 被引量:14
-
9郑小萍,肖雯,王丽芳.我国外汇储备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4):42-46. 被引量:9
-
10叶伟春.资本账户开放对货币政策的影响[J].学术论坛,2009,32(12):130-13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66
-
1田丽媛.输入型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J].农家科技,2011(S3):63-63. 被引量:1
-
2崔秀玉.NGN发展中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J].移动通信,2005,29(3):45-46.
-
3封雪.我国高额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商界,2008(8):1-2. 被引量:1
-
4郭彩霞.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再认识[J].前沿,2006(1):27-29.
-
5张细移.近几年我国资本外逃的新特点及其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02X):165-166. 被引量:2
-
6鲁春义.国际资本流入对中国货币体系的冲击[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1):66-71. 被引量:8
-
7张细移.我国资本外逃的新特点及对策[J].财会月刊(中),2006(6):33-34.
-
8韩喜平,丁天舒.国有资产流失形式及法律对策[J].北方论丛,2006(6):131-134. 被引量:2
-
9毛蕊.我国汇率制度改革问题研究[J].法制与经济,2007,16(04X):87-88. 被引量:3
-
10陈秀花.国际资本流入对中国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和对策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5):59-61. 被引量:4
-
1尹.西部大开发的核心是资本流动[J].重庆社科文汇,2000(12):43-43.
-
2世界经济天雨路滑[J].经济展望,2001(12):49-49.
-
3努能.,彼.我看亚洲金融危机[J].上海改革,2000(3):16-18.
-
4王战强,张红.为什么中国不同于墨西哥[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5(3):31-35.
-
5傅强.经济全球化中的矛盾[J].对外经贸实务,2000(11):13-16. 被引量:2
-
6容玲.美国“9.11”及中国“入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J].银行与经济,2002(1):52-53.
-
7张莲英,王永亮.浅析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J].财金贸易,1991(6):24-25.
-
8鄂志寰.我国利用外资结构调整及风险控制[J].西部论丛,2002(11):14-16.
-
9郭晓梅.“入世”对我国证券业的影响[J].经济工作导刊,2003(8):23-23.
-
10张幼文.当前国际资本市场的特点与动向[J].上海管理科学,1997,19(2):37-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