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的“本性”——解脱“抽象人性论”走向“具体人性观”
被引量:70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16-222,共7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共引文献166
-
1周献策.解读两种不同视角“劳动”的概念及其时代的意义[J].传承,2010(27):32-33.
-
2隽鸿飞.马克思历史理论的双重内涵及其文化学意义[J].史学理论研究,2004(3):20-28. 被引量:5
-
3项久雨.论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评价标准的逻辑结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3):22-24. 被引量:15
-
4纪玉祥.党的十六大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J].政治学研究,2002(4):1-7. 被引量:1
-
5杨耕.马克思如何成为现代西方哲学的开创者[J].学术月刊,2001,33(10):16-23. 被引量:10
-
6孟范昆,汪寿祥.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J].求实,2004(10):39-41. 被引量:1
-
7王建伟.哲学视界中的新时代特征[J].理论前沿,2004(20):37-38. 被引量:1
-
8王岩.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民主权利的保障[J].政治学研究,2004(4):61-67. 被引量:2
-
9金太军.政治文明:历史发展与中国特色[J].政治学研究,2002(3):33-39. 被引量:46
-
10张忠华.提升德育实效的对策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5(6):46-50.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510
-
1赵之浩.从赋值到增值:新时代学生德育评价的理念转型与实践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21(2):40-44. 被引量:14
-
2吕林海.“拔尖计划”本科生的“学习参与”及其发展效应研究——基于全国12所“拔尖计划”高校的问卷调查[J].教育发展研究,2020(13):26-38. 被引量:10
-
3阎孟伟.对幸福内涵的道德哲学理解[J].道德与文明,2021(2):46-53. 被引量:1
-
4王楷.君子上达:儒家人格伦理学的理论自觉——以陈来先生《儒学美德论》为中心[J].道德与文明,2021(1):76-86. 被引量:1
-
5朱晶进.读费孝通先生“微型社会学”理论[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2-14. 被引量:3
-
6祁建军.浅谈企业文化的创新[J].新疆有色金属,2004,27(S1):75-76. 被引量:2
-
7孙伯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与方法(笔谈) 再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与方法[J].江海学刊,2001(2):80-82. 被引量:13
-
8锦夫.我对马克思哲学中“体系”与“方法”问题的理解[J].江海学刊,2001(2):85-86. 被引量:5
-
9黄楠森.论辩证唯物主义体系的不变性与可变性[J].学术研究,2001(9):5-11. 被引量:15
-
10曹林.学习型组织理念的兴起与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6):19-20. 被引量:1
引证文献70
-
1李姗泽,刘月倩.人性复归、空间拓展与情感共振——马克思主义美学视域下大学生审美素养的价值向度[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22(1):116-130. 被引量:4
-
2柳丽娜,李宜江.试论转型期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边际化与价值定位[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6(4):8-12. 被引量:1
-
3熊晓琼,胡金木.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人性关怀[J].教育与职业,2005(12):47-49. 被引量:1
-
4傅长吉,丛大川.“管理”与人的生命存在——对“管理”产生前提的哲学反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4):17-20. 被引量:8
-
5张晓慧,段国甫.从具体人性观论管理领域的“创新人”人性假设[J].社会心理科学,2005,20(3):104-108.
-
6乔东,李海燕.从模式管理到实践管理:管理思想哲学基础反思[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0(4):15-19. 被引量:4
-
7陈云恺.人性教育:全球化时代的教育使命——兼论《学会生存》中的一个重要思想[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1(3):23-27. 被引量:6
-
8李映红.人性观与心理学方法论[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11-15. 被引量:1
-
9曹树真.关于学校道德教育重建的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1):21-24. 被引量:5
-
10章礼强.民法本位的人性基础论析[J].学术探索,2006(2):43-5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239
-
1高永久,冯辉.论中国特色民族学学科建设的时代命题[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8(4):59-66. 被引量:6
-
2王琪,车如山.潘懋元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的宏观结构特征扫描[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0(1):61-73. 被引量:2
-
3周晔.学校实践性德育:概念与理论架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126-134. 被引量:7
-
4张学梅.浅谈从学生心理需求出发的教育方法——投其所需,方得所需[J].试题与研究,2021(36):139-140.
-
5唐一山,唐智松.理论·实践·政策:核心素养“冷热”现象的三重审思[J].教育发展研究,2020(15):94-100. 被引量:2
-
6肖磊.学生评价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J].教育发展研究,2019,0(24):33-38. 被引量:12
-
7何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经验研究:何以必要与何以可能[J].西北民族研究,2023(1):5-14. 被引量:25
-
8李姗泽,刘月倩.人性复归、空间拓展与情感共振——马克思主义美学视域下大学生审美素养的价值向度[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22(1):116-130. 被引量:4
-
9刘志强.论“数字人权”不构成第四代人权[J].法学研究,2021(1):20-34. 被引量:75
-
10李文静.立德树人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性[J].教育伦理研究,2020(1).
-
1张维祥.需要、劳动和人的本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0(1):62-68. 被引量:4
-
2梁胜明.清除抽象人性论和人道主义所造成的精神污染[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12(1):16-21.
-
3李萱曾.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 坚持文艺的社会主义方向[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12(1):1-8.
-
4岳文.摈弃抽象人性论和社会主义异化论[J].东岳论丛,1984,5(2):50-55.
-
5靳绍彤."抽象人性论"是非科学的抽象[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4(3):13-16.
-
6陶德麟.关于人学研究的两个问题之我见[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6(1):295-299.
-
7王治强.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及其在科学发展观中的地位[J].兵团党校学报,2006(4):62-64.
-
8要翔.异性人际关系与中青年女性的社会化[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1(6):109-112. 被引量:1
-
9马博宣.简论道德的社会本质——兼评抽象人性论的某些说法[J].东岳论丛,1985,6(2):43-47. 被引量:1
-
10谢树放,彭晓华,朱偃.也谈人的本质问题[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35-3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