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公民社会的形成及其价值范式
被引量:
2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目前在我国进行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社会结构也在缓慢地发生变化,现代民间公益性组织开始出现,存在一些带有公民自治色彩的机构,这表明一个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新的社会领域的萌芽正在产生。这种正在变化的社会结构称为公民社会。当然 ,中国公民社会还仅处在萌芽阶段 ,需要政府的主导和推动 ,同时需要社会文化的支撑 ,需要构建基本的价值范式。
作者
丁东红
机构地区
中共中央党校成人教育学院
出处
《理论前沿》
CSSCI
2001年第17期18-20,共3页
Theory Front
关键词
公民社会
社会结构
价值观念
分类号
C912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9
引证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109
同被引文献
119
1
顾栋.
新公共管理与非政府组织[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2(5):46-49.
被引量:8
2
黄显中.
论友善[J]
.伦理学研究,2004(4):32-37.
被引量:30
3
刘光宁.
集体主义价值体系的困境和嬗变[J]
.宁夏社会科学,1999(1):54-59.
被引量:5
4
蓝维.
公民教育的现代崛起与现时代特征[J]
.教育学术月刊,1999(2):61-64.
被引量:12
5
丛日云.
构建公民文化——面向21世纪中国政治学研究的主题[J]
.理论与现代化,1999(12):9-11.
被引量:28
6
成有信.
公民·公民素养·公民教育[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5):76-80.
被引量:41
7
袁祖社.
“全球公民社会”的生成及文化意义——兼论“世界公民人格”与全球“公共价值”意识的内蕴[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4):12-19.
被引量:29
8
王建芹.
非政府组织发展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J]
.政法论坛,2004,22(6):32-37.
被引量:13
9
刘鑫淼.
中国“现代化”语境中的公民教育[J]
.浙江社会科学,2004(6):108-113.
被引量:11
10
王晋.
第三部门:市场与政府的非零和产物——兼论我国第三部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政治学研究,2004(3):107-116.
被引量:31
引证文献
23
1
刘鑫淼.
中国“现代化”语境中的公民教育[J]
.浙江社会科学,2004(6):108-113.
被引量:11
2
刘鑫淼.
中国公民教育的历史复兴及其当代意义[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20-126.
被引量:24
3
陈建平.
威尔逊的行政监督思想及其现代启示2)Wilson’sA[J]
.公共管理学报,2005,2(4):73-78.
被引量:1
4
汪志强.
非政府组织:我国政治社会发展的新动力[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6(1):84-89.
被引量:3
5
汪志强.
我国非政府组织:检视、批评与超越[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9(2):191-196.
被引量:29
6
陈英.
在我国促进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对策研究[J]
.理论研究,2006(4):51-52.
被引量:4
7
陈英.
促进我国民间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几点思考[J]
.党政干部学刊,2007(1):11-12.
8
李楠青.
试论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伦理精神[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7(3):56-59.
9
李劲.
公民社会与社会层级结构重塑[J]
.柳州师专学报,2007,22(4):56-60.
被引量:1
10
李劲,刘雪影.
“三维制衡”视阈下的中国公民社会型构[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6):57-60.
二级引证文献
109
1
杨平.
公民参与视野下西北乡村民间组织的作用[J]
.西部法学评论,2008(6):53-57.
2
吕旭涛.
试析我国非营利组织现状及发展趋势[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23(4):12-14.
被引量:2
3
张海霞.
变革时代的主体性教育价值[J]
.成功,2013(9):8-9.
4
王宝胜.
威尔逊行政监督思想浅析——威尔逊《行政学研究》读书报告[J]
.法制与社会,2008(32):194-195.
被引量:1
5
常新枝.
浅论历史教育中的公民教育[J]
.教育与职业,2006(27):111-112.
6
严加银.
约翰·密尔的代议制思想[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6,19(5):23-25.
7
姚善明.
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推进防震减灾工作[J]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6,8(3):98-101.
被引量:5
8
刘卓红,王夏冰.
关于东亚道德教育的思考[J]
.探求,2006(5):72-74.
被引量:2
9
郭芳.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初探[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12(6):29-30.
被引量:2
10
韩振武.
东北振兴中的公民参与问题[J]
.绥化学院学报,2007,27(3):1-6.
1
李劲.
中国公民社会的型构及其价值范式[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4):39-42.
被引量:1
2
沈荣华.
民间组织的潜力有多大[J]
.中国社会导刊,2006(09X):42-43.
被引量:1
3
马文娟.
从民间组织看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S2):167-168.
被引量:2
4
彭桂华.
官僚制的革新:价值范式的转变[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6(4):8-10.
5
石破.
中国慈善事业的进步需要完善相关法律[J]
.彩票研究,2011(8):59-61.
6
杨晓聪,黄明毫.
扶持培育公益组织 构建和谐幸福乡镇——化州市镇级公益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调研报告[J]
.青年与社会,2013(1):14-15.
7
高力克.
启蒙主义的超越——五四后期陈独秀文化观的流变[J]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22(1):7-12.
被引量:2
8
陈珍妮.
为了儿子的遗愿——妈妈要在内蒙古植树100万棵[J]
.今日南国,2008(1):68-69.
9
胡保亮.
物联网商业模式:研究进展与展望[J]
.科技管理研究,2013,33(11):124-126.
被引量:6
10
毛丹.
论“五四”前《新青年》的价值评估[J]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3(2):167-175.
理论前沿
2001年 第1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