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近二十年南曲研究综述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南曲又称南音、南乐、南管、管弦,是古代南方戏曲、散曲所用曲调的统称,与"北曲"相对。它是在唐宋大曲、宋词和南方民间曲调基础上发展而成,盛行于元、明时期。用五声音阶。
作者
黄婷婷
机构地区
长江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三峡文化研究》
2009年第1期491-504,共14页
关键词
长阳南曲
民间曲调
福建南曲
曲艺艺术
五声音阶
戏曲创作
戏曲声腔
南管
土家族地区
宋元南戏
分类号
J826 [艺术—戏剧戏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6
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4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7
1
刘晓静.
“南北曲”、明清小曲和聊斋俚曲——从聊斋俚曲“南北合套”曲的唱腔说起[J]
.文艺研究,2005(3):84-91.
被引量:3
2
孙星群.
福建南音文化区布局及形成原因述略[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2(2):33-39.
被引量:2
3
马艳.
明前期传奇“以时文为南曲”的创作倾向[J]
.晋阳学刊,2007(3):108-112.
被引量:3
4
马重奇.
明末上海松江韵母系统研究——晚明施绍莘南曲用韵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67-73.
被引量:4
5
马重奇.
《南音三籁》曲韵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68-78.
被引量:7
6
王曦.
明代南京作家南曲用韵研究[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5(5):59-63.
被引量:2
7
赵义山.
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南曲之盛行与曲文学创作之复兴[J]
.文艺研究,2005(12):92-100.
被引量:8
8
钟明奇.
试论“以时文为南曲”[J]
.艺术百家,1988,4(3):100-105.
被引量:1
9
王丹丹.
从新南曲《咏梅》的创作谈“南音”的继承发展[J]
.中国音乐,2003(3):102-103.
被引量:2
10
张竹梅.
南曲“入派三声”问题初探[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67-70.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66
1
车锡伦.
《蒲松龄俚曲音乐研究》序[J]
.蒲松龄研究,2002(4):153-157.
被引量:1
2
许莉莉.
元曲声、词关系研究[J]
.艺术百家,2006,22(1):38-42.
被引量:2
3
高润身 等.容美纪游注释[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
被引量:3
4
杨发兴 陈金强.彭秋潭诗注[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1997.192.
被引量:4
5
王世贞.《曲藻》.
被引量:4
6
徐大椿.乐府传声[A].中国戏曲研究所.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七册)[C].北京: 中国戏曲出版社,1959..
被引量:6
7
李渔.闲情偶记[M]..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卷7[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被引量:2
8
徐渭.南词叙录[A]..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三[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243.
被引量:34
9
王骥德.曲律[A]..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被引量:47
10
汤显祖.汤显祖全集[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
被引量:24
共引文献
47
1
贾怡.
浅谈南戏《荆钗记》中的唱词和归韵[J]
.黄河之声,2023(2):8-11.
2
张颖.
试论长阳南曲的生存困境及其发展对策[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S2):211-213.
3
武晔卿.
《琵琶记》的用韵研究[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4(6):43-45.
4
杨华.
单弦牌子曲与长阳南曲渊源关系探讨[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6(3):45-48.
被引量:3
5
蒋寅.
中国古代文体互参中“以高行卑”的体位定势[J]
.中国社会科学,2008(5):149-167.
被引量:69
6
谢国先.
略论长阳南曲的性质[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5):10-13.
被引量:6
7
李汉举,吴兴兰.
2005年蒲松龄研究综述[J]
.蒲松龄研究,2008(4):135-144.
8
罗凌,罗义华.
长阳南曲与昆剧《桃花扇》渊源关系之再考察——兼与王峰商榷[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9(1):161-164.
9
叶宝奎,李超.
南曲用韵与清三部南曲韵书研究述论[J]
.艺术百家,2009,25(3):117-124.
被引量:1
10
陈宇京.
长阳南曲中的本土音乐元素实证考析[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7(3):41-46.
1
张柏铭.
论相对固定唱名法[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0(1):93-96.
被引量:2
2
林加来.
漫谈南音艺术[J]
.中华文化画报,2013,0(8):128-128.
3
张柏铭.
相对固定唱名法的课堂教学实践[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0(4):131-134.
4
董凤雪.
南乐五花营狮子舞的独特性及保护[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8(3):134-137.
5
张春侠.
南音: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J]
.中国报道,2015(12):88-89.
被引量:1
6
蔡雅艺.
浅谈《中国音乐词典》中的“泉州南音”[J]
.艺术探索,2008,22(6):65-65.
被引量:1
7
王丹丹.
福建南曲旋法特征探析[J]
.人民音乐(评论),2002(8):21-23.
被引量:4
8
王耀华.
福建南曲宫调与“同均三宫”[J]
.中国音乐学,1986(1):47-57.
被引量:16
9
吴鹏霄.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南乐目连戏困境与思考[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0):166-167.
被引量:2
10
南音[J]
.文史月刊,2012(12).
三峡文化研究
200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