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古典诗歌的象征传统与新诗的象征手法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比兴象征溯源《易》之卦象与《诗》之比兴,从中国文化原型系统的源头起始,即规定了古代诗歌托物言志、寄寓抒情的表现方式,决定了古代诗歌文本的象征性质。《易》之设立"卦象"目的是为了"尽意",即借助客观物象来表达人世的寓意,对人事吉凶作出预测判断。《易》之卦象的象征意义,在卦爻辞中作了说明,"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卦爻辞是具有象征性的语言符号系统。现当代学者从《易经》的卦爻辞里。
作者 杨景龙
出处 《诗探索》 2007年第3期136-147,共12页 Poetry Explor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蓝棣之.论新诗对于古典诗歌的传承[J].文学遗产,2001(3):4-12. 被引量:11
  • 2鲁扬.莫把腐朽当神奇——组诗《诺日朗》剖析[J]诗刊,1984(01). 被引量:1
  • 3傅道彬著..晚唐钟声 中国文化的精神原型[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395.
  • 4刘学锴,余恕诚著..李商隐诗歌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8:2103.
  • 5袁行霈著..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404.
  • 6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 第3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5599.

共引文献1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