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开放优质资源 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
被引量: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为培养化学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构建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基础,依托学科优势,开放优质科研资源,充分发挥和调动高水平师资力量,实施"一人一导师"和"一人一方案"培养学生;通过建立广泛的国际、国内合作,加强学生国内外科研实践,提高学生国际竞争力;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形成了优质资源向本科生开放的制度保障。
作者
李育佳
朱成建
张剑荣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出处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5-87,96,共4页
China University Teaching
关键词
化学专业
创新能力培养
优质资源
师资力量
国际合作
制度保障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5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41
同被引文献
87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8
1
张剑荣.
构建研究型实验教学平台 实施研究性实验教学[J]
.中国大学教学,2014(7):84-87.
被引量:49
2
王志林,朱成建.
化学类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13(10):19-20.
被引量:12
3
田少萍,徐家宁,宋天佑.
化学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化学教育,2016,37(14):12-16.
被引量:16
4
申烨华,李剑利,崔斌,杨小峰,赵文立,王尧宇.
化学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平台的构筑与成效[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8):8-9.
被引量:11
5
朱成建,李育佳,陈露洪.
实施多元创新措施 培养化学拔尖人才[J]
.中国大学教学,2014(3):27-29.
被引量:13
6
陈露洪,李育佳,朱成建.
研究型大学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比较与借鉴--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剑桥大学和南京大学为例[J]
.中国大学教学,2016(2):89-93.
被引量:7
7
杨屹,王桂花,张常群,杜洪光,张丽丹,李蕾.
以大学化学实验推进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08(1):72-75.
被引量:39
8
胡效亚,薛怀国,刁国旺.
优质教学资源协同创新 构建高素质化学人才培养平台[J]
.中国大学教学,2014(8):45-47.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35
1
陈睿.
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9):86-88.
被引量:83
2
张鹏,于兰,刘助柏,张岩岩.
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
.大学教育科学,2005(3):50-53.
被引量:169
3
刘宝存.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本科生教育[J]
.中国大学教学,2005(10):59-60.
被引量:13
4
王国强,傅承新.
研究型大学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4(1):125-128.
被引量:126
5
孟宪昌.
高校理科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18(4):75-76.
被引量:1
6
郭祥群,胡荣宗,朱亚先,潘宝柱,袁友珠.
高素质化学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建设[J]
.中国大学教学,2006(2):15-16.
被引量:27
7
李华,蒋华林.
研究型大学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4(4):46-47.
被引量:23
8
王广顺,陈小雷.
论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及培养途径[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8(6):95-97.
被引量:53
9
滕利荣,孟庆繁,逯家辉,孟威,程瑛琨,王贞佐,陈亚光.
国家级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07(7):36-38.
被引量:34
10
胡效亚.扬州大学研究性教学案例选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141
1
阳富强.
安全工程专业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1):208-211.
被引量:5
2
李育佳,朱成建,张剑荣.
“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大学化学,2020,35(2):6-9.
被引量:16
3
任琳,田仕,刘立胜,李旭.
基于实验教学改革的创新人才培养策略探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6):20-22.
被引量:6
4
郭玲香,周钰明,雷立旭,王国力.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12):145-146.
被引量:8
5
刘吟,程亚倩,黄兆信.
高师化学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8(6):88-90.
被引量:4
6
董榕,王莉,贺广远,李新荣.
构建学生创新实践体系是研究型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2):24-25.
被引量:3
7
孙萍,闫豫君.
21世纪改革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J]
.科技信息,2009(24).
8
解立峰,李斌,陈网桦,胡毅亭,何中其,饶国宁.
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9):125-127.
被引量:7
9
韩鹤友,陆冬莲,王运.
农林高校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09(10):78-80.
被引量:8
10
蒋荣立,高庆宇,何亚群.
能源特色高校的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
.中国大学教学,2009(11):33-35.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87
1
赵小明,刘宝,姜飞,孟兆刚,蒋仁福.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实验室软环境建设[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2):240-244.
被引量:17
2
林健.
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68(1):1-13.
被引量:328
3
陈昌笃.
全球生态学——生态学的新发展[J]
.生态学杂志,1990,9(4):38-40.
被引量:6
4
刘伟.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
.教育科学,2011,27(5):64-67.
被引量:336
5
彭剑峰.
高等学校《全球变化》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
.科技资讯,2011,9(33):148-148.
被引量:2
6
余碧涛,徐国祥,李福燊.
从中国专利申请现状看中国的知识产权教育[J]
.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2):139-140.
被引量:4
7
刘卫国,吕光辉,贡璐.
关于《全球生态学》的教学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2(17):45-46.
被引量:4
8
乔建永.
构建“创新教学环节” 突出创新能力培养[J]
.中国高等教育,2012(9):30-32.
被引量:28
9
林健.
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60(5):1-17.
被引量:248
10
姚利民,段文彧.
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
.中国大学教学,2013(8):60-64.
被引量:294
引证文献
10
1
宋守浩,侯影飞.
“三三四四”全覆盖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
.山东教育,2020(33):63-65.
2
张克非,喻琼,高翔.
“新工科”背景下的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19):104-107.
被引量:3
3
刘成良.
—流本科专业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
.山东教育,2020(43):37-40.
被引量:2
4
贺秋冬,王思琪,徐攀.
机械专业学生创新与成果保护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J]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22,42(3):33-37.
5
张望,白英,李瑛.
面向“六创融合”的工科专业实验实践课程教学研究[J]
.大学教育,2022(5):53-55.
被引量:1
6
朱雪春.
“双碳”目标下大学生绿色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
.煤炭高等教育,2023,41(2):82-88.
7
郑泽梅,杨海波,杨庆松,江山.
“全球变化生态学”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天童国家野外站为依托[J]
.教育教学论坛,2024(12):54-58.
8
杨红雨,韦善阳,郑禄林,代张音.
基于教研转型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24(33):95-98.
9
刘冬成,李晓坤,胡焕成,高存继,胡琼,李舒婷,梁宇宁.
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促进师范院校培养卓越化学教师[J]
.大学化学,2024,39(8):1-6.
10
吴正玲,李鸿昕.
融入创新能力培养的电子类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4,41(6):33-38.
二级引证文献
6
1
栾广宇,原冬伟,张旭.
高校“第二课堂”与赛训学融合的模式思考[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2):124-126.
被引量:3
2
胡翔云.
围绕专业建设第二课堂刍议[J]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1):69-73.
被引量:3
3
房川琳,李俊玲,熊庆.
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发展[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40(11):155-159.
被引量:11
4
沈和江,张晓燕,张全喜.
基于知识能力转换的高等学校大创项目训练模式与路径研究[J]
.江苏商论,2022(3):116-119.
被引量:1
5
张解和.
地方医学院校一流本科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探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23,41(2):6-9.
被引量:2
6
李云峰,郭社锋.
“六创融合”创新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工程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为例[J]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4,26(1):66-69.
1
段宏基,赵斌,杨雅琦,赵贵哲,刘亚青.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依托省级以上科研基地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平台[J]
.大学教育,2018(5):25-27.
被引量:16
2
杨启正,李琳琳.
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平台的探讨[J]
.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32(6):131-132.
3
丁胜.
贵州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研究[J]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7(6):1-8.
被引量:2
4
褚纯贞.
“采矿工程专业”课程在技校教学中的应用[J]
.祖国,2018,0(2):148-148.
5
丁佐奇.
基于CiteScore的江苏省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4):334-338.
被引量:10
6
于飞.
“互联网+”环境下民营企业创新创业文化构建[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8,32(11):71-75.
被引量:1
7
秦炜炜.
互联网+时代大学如何助力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基于麻省理工学院的个案研究[J]
.比较教育研究,2018,40(10):36-43.
被引量:3
8
宋岳,赵昆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晋陕蒙煤矿工人生存现状调查[J]
.农家科技(理论版),2017(8):71-72.
9
郝银召.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评价机制研究[J]
.丝路视野,2018,0(9):36-36.
10
吕海霞,陈明杰,危凤,张华星,钱桂敏.
基于模拟移动床科研成果开发创新实验项目[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8):221-224.
被引量:1
中国大学教学
2018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