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43年在延安兴起的新秧歌运动,经历了从"舞"到"剧"的形式选择,虽增强了秧歌这一民间形式的表意能力,却仍隐含着观念化的形式困境。不同于案头形态的剧本,演出形态的秧歌剧实际上依靠的是动作、神情、舞步、语调、唱腔等表演形式上的"表情达意",与乡土世界之间建立起一种"共情机制",在怡情与移情的双重作用下将政治教化蕴蓄其中。作为一种可以共享的乡村集体娱乐,秧歌剧能够打破文字的垄断,为农民观众提供一个具有互动性和参与性的舆论空间,以"娱乐改进"的方式实现对乡村基层社会的教化式动员。以新秧歌为代表,解放区文艺的形式机制中的微观情感运作模式,将为中国革命的情感史视野打开新的问题空间。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0-59,F0002,共11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