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代白话小说中的“只”和“只是”
出处
《镇江高专学报》
1993年第1期11-15,共5页
Journal of Zhenjiang College
-
1施康强.茅盾的回归[J].读书,1997,0(10):127-133.
-
2王识途.有感于东坡投石[J].祖国(教育版),2013(1):108-108.
-
3王凌.试论古代白话小说语言形象——以《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为例[J].云梦学刊,2008,29(5):89-93.
-
4傅承洲.从创作主体看古代白话小说的演变[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3):44-48.
-
5韩湘远.“剪江而渡”的“剪”[J].咬文嚼字,2012(11):43-44.
-
6袁瑞娜.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高峰——冯梦龙《警世通言》赏读[J].语文世界(中旬刊),2009(1):13-15.
-
7杨义.古代白话小说的口传潜流及书面转型的契机[J].天津社会科学,1995(4):76-80.
-
8尹福佺.中国古代小说中韵文的艺术功效[J].文学教育,2008(21):110-111. 被引量:1
-
9丁小豹.“草标”表“卖”语源探[J].寻根,2015(5):101-104.
-
10张翠丽.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西游记》的文化渗透[J].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1):39-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