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巫传统与孔子的“仁” 被引量:1

Witchcraft tradition and Confucius's “benevolence”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后世对其解释仅从"爱人"的意涵出发,其实是自其外显功能理解。"仁"本质上具有双重内涵:"爱人"仅是其中"恕"道而言,与之对应的是他者;对应于"自我"的则是"忠",现世的知识分子应当忠于一个先验存在的神格化的"巫"——当时知识分子的原型的品质,成为孔子所教育的"成人"目标。二者显示"仁"之现实功能性与应然价值性的张力关系。"忠"是"恕"的源。所以,"仁"根本意义来源于巫文化,尤其是巫师的人格精神——敬和自我牺牲为其根本。它包含人的自觉意识,不断追求内向超越,关爱别人三层内容。
作者 张生虎
出处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30-36,共7页 Journal of Teachers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M].上海:中华书局,1935:209.
  • 2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2003.
  • 3尤西林.巫:人文知识分子的原型及其衍变[J].文史哲,1996(4):74-82. 被引量:11
  • 4杜预等注..春秋三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602.
  • 5李昉..太平御览 1[M].北京:中华书局,1960:976.
  • 6王国维著..观堂集林 上[M].北京:中华书局,1959:622页.

共引文献10

同被引文献2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