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后世对其解释仅从"爱人"的意涵出发,其实是自其外显功能理解。"仁"本质上具有双重内涵:"爱人"仅是其中"恕"道而言,与之对应的是他者;对应于"自我"的则是"忠",现世的知识分子应当忠于一个先验存在的神格化的"巫"——当时知识分子的原型的品质,成为孔子所教育的"成人"目标。二者显示"仁"之现实功能性与应然价值性的张力关系。"忠"是"恕"的源。所以,"仁"根本意义来源于巫文化,尤其是巫师的人格精神——敬和自我牺牲为其根本。它包含人的自觉意识,不断追求内向超越,关爱别人三层内容。
出处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30-36,共7页
Journal of Teachers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