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危险因素及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的治疗效果研究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目的:探究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危险因素及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2例绝经期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女性患者(观察组)与同期入院接受体检的64例非骨质疏松绝经期女性(对照组)临床资料,分析2组女性年龄、体重、身高、体质量指数(BMI)、产次、母乳喂养时间、家族骨质疏松症病史、规律性运动情况、饮酒情况、乳制品摄入量、失眠情况、饮用浓茶习惯、糖尿病患病情况差异,对单因素分析后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指标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52例观察组患者中接受PFNA治疗者共40例(PFNA组),比较其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时髋关节功能(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生存质量[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变化,观察治疗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女性年龄、身高、母乳喂养时间、饮酒习惯、失眠情况、糖尿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低BMI、高产次、有家族骨质疏松症病史、运动无规律、低乳制品摄入量均是导致绝经期女性发生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治疗后6个月时,PFNA组患者Hariss髋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P均〈0.05),而EQ-5D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6个月内,PFNA组患者中螺旋刀头部分脱出、切口感染、异位骨化均出现1例(2.5%),且经过对应处理后均愈合良好.结论:绝经期女性发生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风险与BMI、产次、家族骨质疏松症病史、规律性运动情况、乳制品摄入量关系较为密切,且PFNA对其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有利于髋关节功能转归.
作者 王俊
出处 《中国伤残医学》 2018年第10期38-40,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and Disability Medicin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二级参考文献124

共引文献42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