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致力于民俗学的求索之途--兼谈我对民俗学科的认识
被引量:
1
Dedicated to the Study of Folklore:Talking about My Understanding of Folklore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民俗学是研究民众生活的学问,也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问。苏格拉底开辟了哲学的新天地,开辟了哲学以问题为中心的对话时代。所谓“以问题为中心”,一是拷问世界是什么,万物的结构是什么;另一点就是认识人类本身,认识人类在自然中的位置。这是哲学家的自觉意识,其实也是民俗学者的自觉意识。
作者
邢莉
机构地区
中央民族大学
出处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12,共8页
National Arts
关键词
民俗学者
以问题为中心
学科
自觉意识
哲学家
民众生活
苏格拉底
学问
分类号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9
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119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8
1
马学良,梁庭望,张公瑾..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 上[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327.
2
邢莉著..观音信仰[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172.
3
江绍原著..发须爪[M],1928:210.
4
邢莉著..游牧文化[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572.
5
邢莉,易华著..草原文化[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284.
6
邢莉,邢旗著..内蒙古区域游牧文化的变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725.
7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8
钟敬文著..建立中国民俗学派[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170.
9
刘宗迪,施爱东,吕微,陈建宪.
两种文化:田野是“实验场”还是“我们的生活本身”[J]
.民间文化论坛,2005(6):1-11.
被引量:13
10
(德)黑格尔著..精神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96).
二级参考文献
49
1
向云驹.
论“文化空间”[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3):81-88.
被引量:340
2
纳钦.
多层次信仰:一个蒙古村落传统民俗社会的维系——在珠腊沁村的田野研究[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4):15-25.
被引量:4
3
邢莉.
祭敖包与蒙古族的民间信仰[J]
.内蒙古社会科学,1997,18(1):36-39.
被引量:8
4
王希恩.
民族认同与民族意识[J]
.民族研究,1995(6):17-21.
被引量:304
5
杨庭硕.
论地方性知识的生态价值[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3):23-29.
被引量:121
6
费孝通.
文化自觉 和而不同——在“二十一世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国际人类学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J]
.民俗研究,2000(3):5-14.
被引量:136
7
朝戈金.
关于口头传唱诗歌的研究——口头诗学问题[J]
.文艺研究,2002(4):99-101.
被引量:27
8
鄂.苏日台.
论“敖包文化”的形成与演变[J]
.内蒙古社会科学,1994,15(3):30-33.
被引量:7
9
赵丙祥.
人类学作为文化批评?——关于《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及其他[J]
.社会学研究,2005(2):226-232.
被引量:2
10
李军.
什么是文化遗产?——对一个当代观念的知识考古[J]
.文艺研究,2005(4):123-131.
被引量:53
共引文献
119
1
王兆鑫.
“回不了家”——以自我民族志看待中国乡土式的读书精神与群体焦虑[J]
.中国研究,2022(2):229-248.
2
杨海燕.
三重开放本体:对主体民族志本体论意涵的解读[J]
.西北民族研究,2022(5):71-83.
被引量:1
3
何威,汪静.
反向春运下节庆空间生产机制研究[J]
.青年研究,2021(1):40-50.
被引量:2
4
郭建斌,姚静.
“把自己作为方法”——兼谈民族志文本中作者的“主体性”[J]
.南京社会科学,2021(1):109-116.
被引量:16
5
王璐.
追寻人类学家的写作之路——我的文学人类学历程[J]
.文学人类学研究,2021(1):257-270.
6
麻瑞杰.
浅析民族地区高校弘扬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路径[J]
.汉字文化,2023(22):77-79.
7
吴红,马惠娟(译).
由敖包看北亚环境问题:草地主位的生态知识、政治表述及仪式实践[J]
.北冰洋研究,2020(1):15-27.
被引量:1
8
徐慧颖,李晓霞.
呼伦贝尔蒙古族民间传统体育竞赛的文化传承[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4,22(1):62-64.
被引量:2
9
巴责达.
蒙古族民族品牌兴起的社会功能分析——以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那达慕大会为例[J]
.黑龙江史志,2015(9):322-322.
被引量:1
10
巴责达.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的历史发展研究——以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为例[J]
.黑龙江史志,2015(12):57-58.
同被引文献
24
1
王加华.
个人生活史:一种民俗学研究路径的讨论与分析[J]
.民俗研究,2020,0(2):23-32.
被引量:16
2
刁统菊.
感受、入户与个体故事:对民俗学田野伦理的思考[J]
.民俗研究,2020,0(2):13-22.
被引量:17
3
岩本通弥,王晓葵.
作为方法的记忆——民俗学研究中“记忆”概念的有效性[J]
.文化遗产,2010(4):109-115.
被引量:36
4
刘晓春.
一个故事家的记忆与想象——孙家香和她的故事[J]
.民族文学研究,2004,22(3):104-108.
被引量:2
5
王杰文.
民俗志对于民俗学意味着什么[J]
.广西民族研究,2008(1):47-52.
被引量:7
6
西村真志叶.
学科范式转变中的“民俗志”——以《中国民俗文化志》的“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为例[J]
.西北民族研究,2008(4):157-167.
被引量:10
7
王晓葵.
记忆论与民俗学[J]
.民俗研究,2011(2):28-40.
被引量:45
8
王晓葵.
“记忆”研究的可能性[J]
.学术月刊,2012,44(7):126-130.
被引量:24
9
户晓辉.
从民到公民:中国民俗学研究“对象”的结构转换[J]
.民俗研究,2013(3):5-17.
被引量:32
10
刘铁梁.
个人叙事与交流式民俗志:关于实践民俗学的一些思考[J]
.民俗研究,2019(1):5-13.
被引量:45
引证文献
1
1
户晓辉.
“俗人所欲”的实践民俗学推论[J]
.民俗研究,2024(3):70-7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户晓辉.
实践民俗学专题[J]
.艺术与民俗,2024(3):32-33.
1
穆昭阳.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1):15-18.
被引量:4
2
黄月霞.
网络环境下PBL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
.校园英语,2018,0(1):7-8.
被引量:1
3
陈晔.
梁献春:在历史中“花开”[J]
.当代人,2018,0(4):42-44.
4
刘继平.
论“西方文论”课程的“反思性实践”教学[J]
.科教导刊,2018(7):119-120.
被引量:1
5
彭明顺.
电视新闻节目记者提问技巧培养途径分析[J]
.中国报业,2018,0(6):67-68.
6
林继富,谭萌.
走向“新时代”的民俗学:2017年中国民俗学[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8,10(1):110-121.
被引量:2
7
陈海周.
高原无公害青稞栽培技术[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3):148-148.
被引量:3
8
李翔.
保持思想的张力——评《经受无穷拷问的现代性》[J]
.学术交流,2018(2):191-191.
9
吴月圆,吴红梅.
小学生良好习作状态的开发策略探析[J]
.小学语文,2018,0(4):37-41.
10
王鑫宏.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对物价问题的评论——以社论为中心的考察[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8,20(2):89-95.
民族艺术
201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