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理论视野中的协商民主
被引量:
1
The Consultative Democracy in Interactive Practice Theory of Marxism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关于协商民主是否可能、协商主体能否超越利益、协商主体间能否沟通、协商民主价值如何体现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理解。依据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理论,协商民主发展程度总体上与交往实践发展阶段相适应,协商主体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交往实践的产物,协商主体间可沟通性建立在共同的交往实践基础上,协商民主的价值在于能够突破认识有限性,形成更具包容性、反思性、共识性的决策。
作者
韩冬梅
机构地区
全国政协办公厅信息局
出处
《理论视野》
CSSCI
2018年第3期33-39,共7页
Theoretical Horizon
关键词
马克思
交往实践理论
协商民主
分类号
D6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751.
2
姚纪纲著..交往的世界 当代交往理论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66.
3
李传新.
试析哈贝马斯的交往观及其价值——兼与马克思交往理论比较[J]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4(5):10-12.
被引量:2
4
韩冬梅著..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研究 兼论比较视野中的中国协商民主理论构想[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322.
5
杜以芬.
认识论研究的主体间性转向[J]
.河南社会科学,2004,12(5):21-24.
被引量:3
6
李淑梅.
哈贝马斯的反思批判的认识论及其启示[J]
.教学与研究,2004(8):5-12.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被引量:36
2
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95,102.
被引量:16
3
Thomas A. McCarthy. The Critical Theory of Jurgen Habermas [M].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1978.
被引量:1
4
Marie Fleming. Emancipation and Illusion [M].Pennsylvania: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7.
被引量:1
5
Thompson and David Held. Habermas, Criti-cal Debates [M]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1982.
被引量:1
6
Richard J. Bernstein. Habermas and Modernity[M].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85.
被引量:1
7
哈贝马斯.认识与兴趣[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被引量:20
8
哈贝马斯.认识与兴趣[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229,250,41,39,200-201,201.
被引量:71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2版.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被引量:44
10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编,俞吾金.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M]人民出版社,2004.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5
1
高鸿雁,刘洋.
同一框架内的认识论主客二分——从系统论视角加以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0(31):249-250.
被引量:1
2
黄婷.
认识与兴趣通向交往的反思之路——哈贝马斯认识兴趣理论探究[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3(10):38-40.
被引量:2
3
韩冬梅.
中国协商民主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理论——与西方协商民主哲学基础的比较[J]
.中国政协,2014(24):66-71.
4
王强.
哲学思维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之必要性分析——以哈贝马斯兴趣为导向的认识论为视角[J]
.鄂州大学学报,2015,22(2):41-45.
5
朱小梅.
近年来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文献综述[J]
.社会科学前沿,2021,10(11):3229-3236.
同被引文献
1
1
黄小敏.
论马克思主义交往观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
.理论观察,2014(8):9-10.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徐若鸿.
马克思主义交往观和现代启示[J]
.南方论刊,2020(2):34-36.
1
宋雄伟.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价值、要素和构成体系[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6):118-124.
被引量:15
2
张明军,易承志.
中国复合民主的价值及其优化逻辑[J]
.社会科学文摘,2017,0(6):35-37.
3
董雅华.
论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建构[J]
.思想理论教育,2017(11):52-57.
被引量:16
4
朱旭东,李育球.
论教师全专业意识的内涵及其唯物主义基础[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0(1):116-123.
被引量:6
5
贾可卿.
协商民主的价值及其局限[J]
.新视野,2008(4):67-69.
6
刘媛媛.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J]
.决策与信息,2016,0(27):14-15.
7
刘铁芳.
“我-你”师生关系的可能[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1):54-55.
被引量:2
8
何华宇.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研究——基于马克思交往实践观的视角[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1):103-116.
被引量:38
9
毕京京.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思想[J]
.特区实践与理论,2018,0(1):5-9.
被引量:3
10
张敏,胡建东.
忽视还是关怀?——论马克思多主体交往实践观的生态维度[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6(1):75-80.
被引量:2
理论视野
201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