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次贷危机的信用衍生工具创新研究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对信用衍生金融创新的思考,通过对信用衍生品的发展现状及其在次贷危机中所起作用进行分析,得出信用衍生工具创新的风险分散功能失效是次贷危机的关键原因,并由此对我国信用衍生工具发展提出建议。
作者
陈启红
机构地区
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计划财务部
出处
《金融经济(下半月)》
2009年第1期86-88,共3页
关键词
信用衍生品
信用风险转移
金融创新
分类号
F831.5 [经济管理—金融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5
1
史永东,赵永刚.
信用衍生品的国际发展机理研究[J]
.财经问题研究,2008(10):54-60.
被引量:15
2
郭传辉,方万里.
美国次债危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市场周刊,2008,21(7):115-117.
被引量:3
3
程景东,陈思.
从次贷危机看市场繁荣与金融创新[J]
.中国金融,2007(19):62-63.
被引量:22
4
刘旺斌..信用违约互换在我国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7:
5
广东银监局 王敏.次贷危机是金融业信用滥用的报应[N]上海证券报 (A),2008(A08).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银行业集团(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2008年6月6日的统计数据,http://www.iif.com.
被引量:1
2
BBA Credit derivatives report, 2003 - 2006, http ://www. bba. org. uk/.
被引量:1
3
Gunter Meissner. Credit Derivatives: Application, Pricing, and Risk Management [ M ].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05.
被引量:1
4
International Swaps and Derivatives Association (ISDA)2001-2007 Summaries of Market Survey Results, http:// www. isda. org/.
被引量:1
5
国际互换及衍生品协会(International Swaps and Derivatives Association,ISDA)2007年市场统计,http://www.isda.org/.
被引量:3
6
央行发布关于《2008年上半年北京市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信贷形势分析报告》.
被引量:1
7
史永东,赵永刚.
信用衍生产品定价理论文献综述[J]
.世界经济,2007,30(11):80-96.
被引量:21
8
蒋先玲.
美国次级债危机剖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11):80-82.
被引量:39
9
宾融.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机制与实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
被引量:1
10
汪利娜.
抵押贷款证券化在美国的兴起与发展[J]
.财贸经济,2000,21(6):59-64.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37
1
李飞,汪航.
衍生品是此次危机的根源所在吗[J]
.甘肃金融,2009(5):25-27.
2
王国海,张笑尘.
次贷危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研究[J]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9(6):62-64.
被引量:1
3
徐亚平.
次贷危机产生原因简述[J]
.现代商业,2008(17):41-42.
被引量:16
4
刘元发.
浅析次贷危机的运行机理及对我国的启示[J]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4(3):82-83.
被引量:5
5
范俏燕.
当前国际性金融危机的生成和传导[J]
.财经科学,2008(7):31-39.
被引量:51
6
孙勤.
次贷危机影响下我国农村房地产业发展的应对策略研究[J]
.特区经济,2008(7):228-229.
7
陈华,赵琳.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及应对措施[J]
.经济前沿,2008(9):11-15.
被引量:11
8
唐珏岚.
金融业美国标准的危险--次贷危机下的反思[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12):35-43.
被引量:6
9
余亮,尹小兵.
全球信用衍生品市场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J]
.国际经济评论,2009(2):40-43.
被引量:8
10
张慧丽.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启示[J]
.商场现代化,2009(13):346-348.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20
1
高伟,高振营.
金融衍生工具创新风险及其防范[J]
.桂海论丛,2004,20(5):35-37.
被引量:1
2
胡勤华.
国际金融危机及我国的应对策略[J]
.商业时代,2004(35):49-50.
被引量:14
3
夏斌,陈道富.
国际货币体系失衡下的中国汇率政策[J]
.经济研究,2006,41(2):4-15.
被引量:70
4
陈炳才.
对国际经济失衡和国内经济失衡的重新认识[J]
.金融研究,2007(05A):26-31.
被引量:19
5
周荣芳.
美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最新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上海金融,2007(11):60-62.
被引量:4
6
赵俊强,韩琳.
信用风险转移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对策研究[J]
.当代经济管理,2008,30(2):66-69.
被引量:2
7
杨鸿,高宇.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思考[J]
.金融纵横,2008(3):48-52.
被引量:6
8
宗良.
对国际游资冲击金融市场的若干思考[J]
.国际金融研究,1997(11):39-42.
被引量:17
9
史永东,赵永刚.
信用衍生品的国际发展机理研究[J]
.财经问题研究,2008(10):54-60.
被引量:15
10
中国银监会新资本协议实施研究和规划项目组,王兆星,韩明智,王春芳,陈颖.
完善信用风险缓释监管制度有效降低信用风险--解读《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缓释监管资本计量指引》[J]
.中国金融,2009(1):43-45.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4
1
田新民.
国际金融危机原因与对策思考[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30(10):56-60.
被引量:2
2
柳凤娥.
国际金融危机成因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借鉴分析[J]
.中国科技纵横,2010(19):102-103.
3
冯春燕.
银行运用信用衍生工具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问题浅析[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15(4):386-386.
4
刘建.
中外衍生品投资风险分析[J]
.经营管理者,2013(1X):63-63.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黄冬梅,汤天啊.
立足浙江民营企业反思金融危机带来的教训[J]
.消费导刊,2011(1):55-55.
2
陈欢.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J]
.时代经贸,2013,11(6):11-11.
1
陈承国.
浅析我国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失效[J]
.中国经贸,2011(8):116-117.
2
吴旭东.
中国股市该由谁来监管[J]
.当代经济,2002,19(2):17-18.
3
谢耘.
对我国增值税纳税主体结构问题的探讨[J]
.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2,7(3):13-15.
4
邝梅.
IMF与美国金融危机[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34(2):60-64.
5
王艳艳.
博弈论视角下的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横向平衡效应分析[J]
.山东商业会计,2008(3):2-5.
6
张海云,张运华.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缘何失效[J]
.当代金融家,2014,0(11):86-88.
被引量:1
7
曾文,徐皎.
新股“破发”的原因与意义——基于华锐风电的分析[J]
.商业会计,2012(4):35-37.
被引量:1
8
吴建伟,陆美红.
试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稳定市场的功能[J]
.华东经济管理,2002,16(4):99-101.
被引量:4
9
周晴.
基础货币被动投放同基准利率改革之间的矛盾[J]
.经济学动态,2008(10):62-66.
被引量:6
10
遇危险事故学会自救[J]
.财会月刊(财富文摘),2013(4):64-65.
金融经济(下半月)
200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