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学者与作家“非虚构”写作的“异质同构”——从梁鸿、孙惠芬的两部新作的历史叙事说起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和孙惠芬的《生死十日谈》是近年"非虚构"写作的代表作,虽前者偏重于学者访谈、后者有强烈的小说叙事意图,其历史叙事呈现出不同的立场和效果,但从本质来说,皆秉持良知与责任直面中国农村的精神溃败和现实自杀问题,以社会学叙事方法展现出了中国农村现代性进程之殇。从这一角度而言,"非虚构"写作是一个对文学责任的重新寻找,对文学精神再次体认的过程。同时,俯就现实与权利规训下的价值迷失、作家对文学话语建构历史合法性的过于自信也造成了文本叙事中的过度介入问题,进而显现出非虚构写作在当下因工具理性主义遮蔽文本叙事艺术所展现的写作缺失。
作者 杜若松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4-129,共6页 Fujian Tribune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清末民初女作家社会文化身份构建研究"(16CZW038)阶段成果 长师大社科合字[2017]006号项目基金资助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张文东.“非虚构”写作:新的文学可能性?——从《人民文学》的“非虚构”说起[J].文艺争鸣,2011(2):43-47. 被引量:68
  • 2(英)安德鲁·本尼特,尼古拉·罗伊尔著..关键词 文学、批评与理论导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27.
  • 3陈晓明著..现代性的幻象 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354.
  • 4孙惠芬..生死十日谈[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276.
  • 5梁鸿著..中国在梁庄[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276.
  • 6张清华..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历史叙事海德堡讲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97页.
  • 7(英)乔·艾略特等著,张玲等译..小说的艺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313.

二级参考文献5

共引文献67

同被引文献26

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