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再论《易经》的“德本体”思想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周初的"德"不是讲道德。从"不敬厥德""早坠厥命"的严重后果看,德关涉天命予夺。孔子所观《易》之"德"为根源、本体、终极实在。与西方人类中心主义"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相比,大易强调三才共治,认为德是万物的尺度。"德"具有超越性、客观性、无限性、创生性和权威性。德本体是最高本体,它是个体、社会的价值尺度。其研究对象是终极归宿、人生的真谛和最后的意义。区别于"仁本体论","德本体论"固守"仁实由德转出者"的认知,回归德本讲价值。这种不讲"总体""大全"的德本体论突出人文精神,利于释放个体的自由。
作者 任国杰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43-150,共8页 Journal of Bohai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2

  • 1任国杰.试论《易经》的“德本体”思想[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1(1):49-58. 被引量:4
  • 2徐复观著..中国人性论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86.
  • 3廖名春著..帛书《周易》论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442.
  • 4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 3 修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9:1195.
  • 5李泽厚著..论语今读[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539.
  • 6郭沫若著..青铜时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53.
  • 7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 5[M].上海:中西书局,2015:2册(248).
  • 8陈来著..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418.
  • 9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史 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 10任国杰著..童子问《易》[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77.

二级参考文献44

共引文献10

同被引文献5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