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用脂肪干细胞(r ADSCs)与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HA/β-TCA)复合体修复兔椎体缺损的效果。方法取3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38只,2只用于体外培养脂肪干细胞,取第3代兔脂肪干细胞接种于HA/β-TCA支架上,构建r ADSCs/HA/β-TCA骨组织工程复合体,并进行体外培养。在其余36只兔L4/5椎体前缘制备一直径约5mm、深约3mm骨缺损,然后随机分为A、B、C组,各12只。A组骨缺损部位植入r ADSCs/HA/β-TCA复合体,B组植入HA/β-TCA,C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4、8、12周行骨缺损区X线检查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术后12周处死实验兔,取骨缺损区先进行大体观察,然后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X线检查:术后4周A组骨缺损区可见少量骨痂形成,r ADSCs/HA/β-TCA复合体与周围骨组织紧密接触;B组骨缺损区HA/β-TCA未见明显变化;C组骨缺损区界限清晰,可见片状低密度影。术后8周时A组骨缺损区较前缩小,部分材料吸收,边界模糊;B组骨缺损区可见絮状高密度影;C组骨缺损区可见点状钙化影。术后12周时,A组骨缺损区材料基本吸收;B组骨缺损材料部分吸收,可见骨痂形成;C组骨缺损区界线尚清,可见片状钙化影。A、B组兔术后骨缺损区Lane-Sandhu X线评分逐渐上升(P均<0.05);相同时间点A组兔骨缺损区Lane-Sandhu X线评分高于B、C组(P均<0.05),B组兔骨缺损区Lane-Sandhu X线评分高于C组(P<0.05)。大体观察发现A组骨缺损区基本被新生骨组织取代,修复效果明显优于B组及C组。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术后12周,A组材料吸收明显,可见大量纤维骨痂组织生成骨组织。B组部分材料残留,仅见到部分纤维性骨痂及少许类骨样组织形成。C组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及少许骨痂形成。结论脂肪干细胞与HA/β-TCA复合体用于修复兔骨缺损效果满意。
出处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38-41,共4页
Shandong Medical Journal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60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