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跑步穿过中关村》《天上人间》到《如果大雪封门》,从《午夜之门》《夜火车》《水边书》到《耶路撒冷》《王城如海》以及刚刚出版的《青云谷童话》,十余年来,立志创新、不走老路的徐则臣恪守“修辞立其诚”的写作伦理,马不停蹄地奔跑在“通往乌托邦的旅程”上,不仅实现了对重复的规避、对路障的跨越,一砖一瓦地建构起“一个人的乌托邦”,也同时召唤着批评家们对其穷追不舍,谈论不休。事实上,无论是“花街系列”、“京漂系列”还是“谜团系列”,无论是关于中国的事,还是关于“外面的事”,在不同的题材背后,徐则臣始终聚焦于那群身心离散、精神动荡的“走在半路上的中国人”,坚持以人与世界的关系为中心解决问题,以个体的时代感重述历史,以共时性的结构形式表现共时性的生活世界,竭力逼近某种真相。问题意识、历史意识与形式意识的基本建立,使其作品实现了对当下现实问题的反映,对历史深度的揭示,以及对形式美学的创新,具有了一定的“当代性”以及“走出当代性”的可能。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7-195,共9页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