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丹参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作者综述了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丹参组培快繁的研究进展,包括离体培养、组织培养物中有效成分产生、农杆菌介导丹参的转化等内容,力图阐述丹参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作者
郭艳萍
丁文静
陈香艳
孙继芳
机构地区
山东省临沂市农业科学院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11期66-68,共3页
基金
临沂市农业科学院中青年自主创新项目
项目编号:LNK2017016
关键词
组织培养
丹参
研究现状
分类号
S567.53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0
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331
同被引文献
64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17
1
陈绍煌主编..药用植物组培快繁实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238.
2
曾宋君,程式君.
石斛的试管苗快速繁殖[J]
.中药材,1996,19(10):490-491.
被引量:60
3
李志良.
中国红豆杉和短叶红豆杉的胚胎培养[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1,10(1):62-63.
被引量:18
4
李黎,陈菲,宫伟.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J]
.林业科技情报,2005,37(1):6-6.
被引量:10
5
刘岭.
中草药植物细胞工程研究进展[J]
.中草药,2002,33(12):1132-1134.
被引量:10
6
马维平,黄连超,顾红卫,詹亚华,田维珍,蒙晓鹏.
荆半夏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的研究[J]
.西北药学杂志,2006,21(2):57-59.
被引量:9
7
蔡朝晖,高山林,徐德然.
丹参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1,22(2):65-68.
被引量:26
8
张跃非,雷家容,代其林.
丹参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3,39(2):139-139.
被引量:16
9
陈巍,郭肖红,高文远,陈海霞,黄璐琦,肖培根.
丹参不定根离体培养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7):1409-1412.
被引量:21
10
段英姿,牛应泽,刘玉贞,郭世星,彭朝忠.
南丹参离体快速繁殖与多倍体诱导[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3,39(3):201-205.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
90
1
蒲高斌,刘世琦,张珍.
不同光质对番茄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5):971-972.
被引量:36
2
李继胜,贾敬芬,齐放军.
党参原生质体再生植株[J]
.Acta Botanica Sinica,1993,35(11):864-867.
被引量:11
3
蔡朝晖,高山林,郭蓓.
丹参组织培养材料的染色体显微鉴定技术[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3,24(1):49-52.
被引量:9
4
陈士云,侯嵩生,叶和春,李国凤,张健,李新明,陈路,董教望.
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培养新疆紫草细胞[J]
.生物工程学报,1994,10(1):81-86.
被引量:17
5
马丽虹,翟树林,王传杰.
白花丹参的开发进展[J]
.中国林副特产,2005(1):72-72.
被引量:17
6
何奕昆,刘刚,路铁刚,孙敬三.
半夏茎尖培养及块茎的品质改良[J]
.Acta Botanica Sinica,1994,36(1):39-44.
被引量:24
7
张爱民,常莉,薛建平.
药用植物多倍体诱导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9):645-649.
被引量:43
8
郭肖红,高文远,陈海霞,黄璐琦.
金属离子对丹参酮Ⅱ_A和原儿茶醛生物合成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2):885-888.
被引量:22
9
李建秀,孙秀霞,周凤琴,李静,王少杰.
山东丹参类药用植物新资源[J]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5,19(3):190-191.
被引量:9
10
黄炼栋,胡之璧,章国瑛,吴耀平.
青嵩等六种药用植物发状根的研究[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5,29(8):41-42.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331
1
吴港圆,杨雅钧,何石燕,英菲雨,王孝勋.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J]
.壮瑶药研究,2022(1):74-79.
被引量:9
2
张元顺,龚玉英.
丹参酮、甲硝唑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
.中国医师杂志,2002,4(S1).
被引量:1
3
胡桂忠.
石斛兰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技术[J]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8(3):80-81.
被引量:4
4
唐英武.
霍山石斛节间组织培养的研究[J]
.宿州师专学报,2002,17(4):59-60.
被引量:2
5
丁小余,张卫明,王峥涛,徐珞珊.
石斛属民族药用植物的分类及生药学研究[J]
.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2003(1):1-14.
被引量:16
6
闫培睿,毛昆明,周莹,黄万琳.
芒市铁皮石斛产业发展展望[J]
.云南农业,2013(8):43-46.
被引量:2
7
陈骊君,郭凤根.
不同光质对岩白菜农艺性状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2):217-222.
被引量:7
8
陈仕江,张明,金仕勇,刘从军,丑敏霞.
GA_3、6-BA对金钗石斛生长发育及生物碱含量的影响[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4,13(3):7-11.
被引量:8
9
杜伟奇,张文博,施秀芳.
生化药物发展趋势阐析[J]
.医药导报,2004,23(8):570-571.
10
王和勇,罗恒,孙敏.
诱导子在药用植物细胞培养中的应用[J]
.中草药,2004,35(8).
被引量:38
同被引文献
64
1
韦献雅,唐敏,谢尚春,潘霞,袁涛.
中江丹参种苗半开放式组培良繁体系构建方法的研究[J]
.中药材,2021,44(6):1321-1324.
被引量:4
2
于青峰.
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J]
.知识窗(教师版),2022(3):48-50.
被引量:3
3
张辰露,孙群,叶青.
连作对丹参生长的障碍效应[J]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5):1029-1034.
被引量:109
4
梁宏伟,王锋祥,崔秀伟.
白花丹参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9876-9876.
被引量:6
5
朱小强,康书平,周绪朋.
丹参秋季播种覆盖栽培技术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2009,55(5):27-28.
被引量:8
6
陈忠义,马潇,魏新田.
丹参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11(8):156-157.
被引量:10
7
杨光,郭兰萍,郭晓恒,陈敏,陈美兰,周洁.
药用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的选择性侵染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1):53-55.
被引量:15
8
蒋传中,王影,王占国,林向军.
丹参GAP基地的持续改进[J]
.中国药事,2012,26(3):264-267.
被引量:7
9
房师梅,雷世俊,王洪波,王裕,丁雪珍.
丹参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北方园艺,2013(21):123-126.
被引量:15
10
郑梦婷,潘馨.
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比较[J]
.海峡药学,2013,25(12):126-127.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4
1
姜磊,田成玉,李军,孙居文.
丹参规范化产业化种植技术[J]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0):1842-1845.
被引量:11
2
王准.
丹参栽培问题及相关技术现状研究[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22(3):100-102.
被引量:3
3
游启孙.
中职“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三段五评”教学模式构建[J]
.西部素质教育,2023,9(21):195-198.
4
郝树芹,张芙蓉,赵凯,付蕾,李悦,张甜甜.
丹参微体快繁技术研究[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3,40(12):27-34.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苗中芹,王信宏,李国芳,赵菁菁,车程锦.
丹参连作障碍机理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20,48(20):20-22.
被引量:7
2
郝利军,梁爱华,樊丛照,宋经元.
丹红注射液处方饮片的原料药材生产与质量控制[J]
.中国中药杂志,2020,45(22):5443-5451.
被引量:7
3
翟俊杰,胡婷婷,安凤霞.
不同移栽期丹参适宜采收期初探[J]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21,31(2):99-101.
4
左群,张定艳.
丹参林下立体高效栽培技术[J]
.乡村科技,2021,12(16):58-59.
5
施咏滔,舒佳宾,余文慧,朱卫东.
道地中药材产地初加工集约化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22(4):203-206.
被引量:4
6
王剑.
丹参种质资源与优良品种的选育研究[J]
.农业灾害研究,2022,12(1):166-168.
被引量:4
7
王怀珍.
山东丹参栽培技术[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3):199-201.
被引量:3
8
杨红旗,安素妨,鲁丹丹,李磊,梁慧珍.
药材丹参高效栽培技术要点[J]
.耕作与栽培,2022,42(3):116-118.
被引量:1
9
李亚丽.
丹参规范化栽培技术[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22(7):150-151.
被引量:1
10
刘兆乾,李君,邵珠庆,赛万里,王连祥.
丹参产业化种植技术及提高产量的措施[J]
.种子科技,2022,40(19):33-35.
被引量:1
1
唐军荣,辛培尧,马焕成.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改革——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17(45):108-109.
被引量:6
2
郑云峰,阎淑滑,陈小丽,郝晓昭.
金线莲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2017(11):105-106.
被引量:2
3
李濛,周红昕,于新海.
红色耐寒月季“MoHa ЛNЗa”的快繁技术[J]
.吉林农业(下半月),2017(11):58-58.
4
封志明,张淑青,樊建英,李东玉,相丛超.
脱毒马铃薯微型薯繁殖技术研究[J]
.中国园艺文摘,2017,33(11):193-194.
被引量:2
5
李源达.
挪威槭系列苗木扦插快繁技术的研究[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19):93-94.
被引量:2
6
梁峥,贾民隆,李永平,段九菊,王云山,曹冬梅,郑梅梅.
微型月季组培快繁关键技术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2017,45(11):1751-1754.
被引量:17
7
蔡军,倪天泽,江赜如,徐国辉,郭银银,侯义龙.
甜樱桃优良极晚熟新品种“晚红珠”离体培养再生技术体系的研究[J]
.分子植物育种,2017,15(9):3606-3609.
8
郑吉发,刘遂飞.
金银花的启动培养技术研究[J]
.现代园艺,2017,40(23):37-38.
9
朱融和,孙媛媛,钱燕.
MiR-152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气管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的影响[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47(10):739-743.
被引量:2
10
穆志新,师颖,张丽君,周建萍.
导入OsVTE基因提高普那菊苣的抗旱性[J]
.草地学报,2017,25(4):839-844.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